出米洞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出米洞 - 簡介

    出米洞位于離肇慶市區(qū)不遠的東北部,是個天然溶洞,它四面環(huán)水,崖峭如壁,洞頂山上林木蔥郁,洞內(nèi)寬有一兩百平方米,洞頂有“天窗”,與地面相距約10米,透過這個長約5米,寬約2米的不規(guī)則“天窗”可以仰望天空,光線可垂直照到洞底。

    2010年12月22日(冬至)凌晨零時46分,肇慶市區(qū)北郊出米洞出現(xiàn)“頭上有明月,腳下無暗影”的有趣景象。三四十名北京、廣州、肇慶的天文地理氣象專家以及天文愛好者齊聚山洞內(nèi),共同探索觀賞月光垂照山洞奇觀。

    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云表示,肇慶出米洞位于北緯23°08′,在北回歸線稍偏南地方,在北回歸線所對應的地球上,不是海洋就是沙漠,出米洞距離北回歸線很近,難得的是它還有適合人類觀測的“天窗”,距離城市又很近,歷史上曾有古人觀測過太陽月亮射入洞內(nèi)的真實記載,“但這樣的山洞就罕見了”。

    從出米洞的“天窗”望到的月亮,正垂照洞內(nèi)地

    出米洞 - 傳說

    魁星巖是永春有名的名勝古跡,它保存著許多摩崖石刻,其中的佛像、詩詞文字、石床、石面盆,仙人腳跡等等,據(jù)傳還曾經(jīng)有過一個出米洞。相傳很早很早時候,魁星巖的出米洞每天能漏出自米來。漏出的白米剛好夠全寺和尚一天吃的數(shù)量,不多也不少,一粒也不剩下。如果逢到遠方香客、游人留宿珀膳,出米洞漏出的白米自然也會增多。相反地,要是寺里有和尚外出了,出米洞漏出的白米自然也就會減少,就象現(xiàn)在的電子計算機一樣,絲毫也不會差。長久以來,魁星巖的和尚就靠著這個神奇的出米洞不愁吃地過著清靜舒適的美好生活。

    不知到了那一個朝代,來了一個貪心的住持。這個貪心的住持看到這個“出米洞的洞口是那么小,自米只是一粒一粒慢慢地漏出來,覺得不上癮。他想:“要是出米洞每天能多出一擔米來,一年就能多出三百六十擔,不就能發(fā)一筆大財嗎?”想著,想著,就找來一根鐵條,插進洞口,把出米洞撬大了一倍。但是,自米還是一粒一粒慢慢地漏出來,絲毫也不見增多。這個貪心的住持并不接受教訓,就叫來石匠,把出米洞鑿成一個能容一人爬進去的大洞。他那里知道,把出米洞鑿大了,白米也不漏出來了,貪心的住持真是懊悔不及。

    出米洞 - 奇觀

    洞頂“天窗” 月光直射

    天文、攝影愛好者搶拍垂照月亮

    2010年12月22日,冬至日當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專家應邀組團前來廣東,會同廣州五羊天象館、廣東省地理學會以及肇慶本地專家、天文攝影愛好者等一起來到了出米洞。

    凌晨時分,肇慶上空風輕云淡,滿月普照大地,當月光射入山洞,所有觀測觀賞人員都興奮起來,紛紛舉起攝影機、攝像機。羊城晚報記者見到,工作人員熄滅洞內(nèi)所有燈光,并端來水盆,只見月亮映入盆中,圓圓的、柔柔的,煞是美觀?!艾F(xiàn)在是零時46分,月亮當頭垂照的時間到了”,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云大聲向圍觀的人群介紹道。記者向洞頂望去,只見一束亮光從洞頂“天窗”射入洞內(nèi),看上去仿如一幅白色絲綢絨毯垂下。記者觀察到,當晚月亮垂照出米洞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

    2010年夏至那天,齊步云帶著一幫天文愛好者跑到出米洞首次觀測了太陽直射景象,這次活動的成功,使他又萌生出在出米洞觀測月亮垂照的念頭,經(jīng)計算,2010年冬至日凌晨剛好月亮垂照此處。

    垂照奇觀 三個條件

    “月亮垂照出米洞奇觀并非每年都能觀測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濟同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這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要滿月時分;其次是在冬至這一天;還有一個條件是月亮必須到達北緯23°08′的上空。滿足了這三個條件,月亮才能正好處于出米洞頂,并從那狹小的“天窗”垂照入洞內(nèi)。

    那么,下一次在出米洞觀測月光垂照要在什么時候呢?張濟同回答說,根據(jù)許多復雜計算,下一次在出米洞看月光垂照要再等19年,并且,本世紀這100年僅可能看到六次這樣的奇觀。

    古人亦察 此洞奇景

    出米洞內(nèi)豎有十余塊石碑,其中一塊為明萬歷十三年重建石洞廟記,文中提到出米洞的環(huán)境:“懸崖疊嶂,林木森郁,風谷響應,香靄縹絢,其中崆峒隙罅生白。”有專家研究后認為,“崆峒隙罅生白”意即為山洞有光線射入,洞內(nèi)光亮如白天。雖然沒有明說這就是太陽或月亮垂照,但在漫長的歲月里,古人肯定已經(jīng)見識過光線垂照山洞的情景。

    對古代天文歷法頗有研究的齊步云說,出米洞至今尚有一廟宇,現(xiàn)稱“石峒古廟”,從洞內(nèi)的石碑記載中可以知道,該廟宇為唐初興建,因此,出米洞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而且,因古廟原祀民間精于農(nóng)事、能保五谷豐登的周氏神,歷代均修繕該廟,因此,出米洞在上千年間一直有人活動,他們觀看過太陽月亮垂照奇觀應無疑問。五羊天象館副館長李開樂則說,或許出米洞就是廣東遠古先祖?zhèn)冄芯刻煳臍v法的一處地方,是天然科研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