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fěng
  • 拼音:feng
  • 注音:ㄈㄥ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1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KDWH
  • 五筆98:KDWG
  • 五行:
  • Unicode:U+552A
  • 四角號碼:65058
  • 倉頡輸入法:RQKQ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7247
提交資料
  • 唪字拼音(帶聲調)
    fěng
  • 唪字筆順
    豎折橫橫橫橫撇捺橫橫豎
  • 唪字的組詞
    唪誦 唪經(jīng) 唪唪
  • 基本解釋

    fěng ?ㄈㄥˇ ◎ 大聲吟誦:唪經(jīng)(佛教徒或道教徒高聲念經(jīng))。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fěng? 〈動〉 (1) 佛教徒、道教徒大聲吟誦 [recite;chant] 梵策無須唪,公案何勞頌。——清· 褚人獲《堅瓠八集》 (2) 又如:唪經(jīng);唱偈(念經(jīng)和吟唱佛教的頌詞。偈:梵文“偈陀”的簡稱。義譯為“頌”);唪誦(高聲吟誦)

  • 漢語字典

    [①][běng][《廣韻》蒲蠓切,上董,並。](1)大笑。(2)見“唪唪”。[②][fěng][《廣韻》扶隴切,上腫,奉。]大聲吟誦。

    音韻參考

    [上古音]:東部幫母,pong[廣 韻]:蒲蠓切,上1懂,bèng,通開一上東並[平水韻]:上聲一董[國 語]:fěng,běng[粵 語]:fung2[閩南語]:pong3,phong7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口字部】 唪;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93第10【集韻】【韻會】補孔切【正韻】邊孔切,??音琫。【玉篇】大聲也?!炯崱看笮σ?。 又【唐韻】方蠓切【廣韻】【集韻】蒲??切【正韻】方孔切,??音菶。【說文】大笑也。讀若詩瓜瓞菶菶之菶?!虬丛姶笱沤癖咀鬟暨?。傳云:唪唪然多實也。說文止訓大笑,無多實一義,多實似應從菶,《說文》所引《詩》當是古本也?!∮帧緩V韻】扶隴切【集韻】【韻會】父勇切,??奉上聲?!緩V韻】口高貌,出??蒼?!∮帧炯崱恳辉淮笮?。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