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shā
  • 拼音:sha
  • 注音:ㄕㄚ
  • 部首筆畫:11
  • 總筆畫:15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QOIT
  • 五筆98:QOIT
  • 五行:
  • Unicode:U+9B66
  • 四角號碼:29320
  • 倉頡輸入法:NFFH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魦字拼音(帶聲調(diào))
    shā
  • 魦字筆順
    撇折豎折橫豎橫捺捺捺捺豎撇捺撇
  • 基本解釋

    shā ? ㄕㄚˉ ◎ 古同“鯊”。

  • 漢語字典

    [①][shā][《廣韻》所加切,平麻,生。]亦作“魦1”。亦作“鯋1”?!磅?”的繁體字。(1)吹沙魚。又名鮀。生活在溪澗的小魚。(2)一種生活在海中的鰓裂位于側(cè)面的板鰓魚類的通稱。又名沙魚或鮫。種類很多,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鰭干制成魚翅,是名貴食品,皮可制裝飾品或刀鞘。

    音韻參考

    [廣 韻]:所加切,下平9麻,shā,假開二平麻生[平水韻]:下平五歌[粵 語]:saa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魚字部】 魦;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1466第01【唐韻】【集韻】??所加切,音沙?!菊f文】魚名。出樂浪潘國?!居衿旷o魚?!炯崱颗c鯊?fù)?。今之吹沙小魚是也。【後漢·馬融傳】鰋鯉鱨魦?!驹]】魦,或作鯊。又【廣韻】【集韻】??蘇禾切,音莎。魚名。或作鮻。又【集韻】失照切,音少。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