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yǎn
  • 拼音:yan
  • 注音:ㄧㄢˇ
  • 部首筆畫:13
  • 總筆畫:2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VNUV
  • 五筆98:ENUV
  • 五行:
  • Unicode:U+9F34
  • 四角號碼:71714
  • 倉頡輸入法:HVSAV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鼴字拼音(帶聲調(diào))
    yǎn
  • 鼴字筆順
    撇豎橫折橫橫折捺捺折捺捺折橫豎折橫橫折撇橫折
  • 基本解釋

    yǎn ? ㄧㄢˇ ◎ 同“鼴”。

  • 漢語字典

    [①][yǎn][《廣韻》於幰切,上阮,影。]亦作“鼴1”。(1)鼠的一類。(2)見“鼴鼠”。

    音韻參考

    [廣 韻]:於幰切,上20阮,yǎn,山開三上元影[平水韻]:上聲十三阮[粵 語]:jin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鼠字部】 鼴; 康熙筆畫:22; 頁碼:頁1529第10【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居衿看笫笠??!緩V韻】似鼠形,大如牛,好偃河而飮水?!∮帧菊崱渴竺?。一曰鼢?!菊滞ā魁B,似鼠而小,無尾,黑色長鼻,一名鼢。以其常偃伏名鼴,以其隂穿地中而行名隱鼠,以其起地若耕名犂鼠,鼴則通稱也?!∮帧炯崱快跺壳?,音嫣。義同?!∫嘧髻?。【莊子·逍遙遊】作偃。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