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tāo
  • 拼音:tao
  • 注音:ㄊㄠ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WHTI
  • 五筆98:WHTI
  • 五行:
  • Unicode:U+7D5B
  • 四角號碼:27293
  • 倉頡輸入法:OLO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絛字拼音(帶聲調(diào))
    tāo
  • 絛字筆順
    撇豎豎撇折捺折折捺豎撇捺
  • 基本解釋

    tāo ? ㄊㄠˉ ◎ 同“絳”。

  • 漢語字典

    [①][tāo][《廣韻》土刀切,平豪,透。]“條2”的被通假字。亦作“縧1”。亦作“1”。絲繩;絲帶。亦指用于衣服飾物等的繩、帶。

    音韻參考

    [廣 韻]:土刀切,下平6豪,tāo,效開一平豪透[平水韻]:下平四豪[粵 語]:tou1tou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絛;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922第16【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炯本推]】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wèi)之,所以懸係承塵戸?,因爲(wèi)飾也。【禮·內(nèi)則·疏】組紃俱爲(wèi)絛。 又與條通?!局芏Y·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驹]】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wèi)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 【類篇】絛,或從舀作韜。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