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i
  • 注音:ㄑㄧˊ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2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SADW
  • 五筆98:SDWY
  • 五行:
  • Unicode:U+68CB
  • 四角號碼:44981
  • 倉頡輸入法:DTMC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2564
提交資料
  • 棋字拼音(帶聲調)
  • 棋字筆順
    橫豎撇捺橫豎豎橫橫橫撇捺
  • 棋字的組詞
    擺棋 兵棋 博棋 殘棋 長安棋局 臭棋 打棋譜 大象棋 彈棋 迭棋 斗棋 蠹居棋處 賭棋 對棋 飛棋 糞棋 覆棋 宮棋 國棋 國際象棋 和棋 黑白棋 悔棋 回棋 活棋 舉棋若定 舉棋不定 絕棋 軍棋 柯爛棋 六博棋 盲棋 抨棋 棋坐 棋子面 棋子 棋跱 棋置 棋峙 棋陣 棋戰(zhàn) 棋院 棋友 棋藝 棋眼 棋響 棋仙 棋丸 棋圖 棋筒
  • 與棋相關的成語
    長安棋局 蠹居棋處 棋逢對手 棋輸先著 琴棋書畫 全國一盤棋 星羅棋布 引繩棋布
  • 基本解釋

    qí ? ㄑㄧˊ ◎ 文娛項目的一類,亦特指“棋子”:象棋。圍棋。棋盤。棋道。星羅棋布。舉棋不定(喻拿不定主意)。

    英文翻譯

    chess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棊、碁 qí? 〈名〉 (1) (形聲。從木,其聲。本義:古時通稱博奕的子為棋) 同本義 [chess or any board game] 棊,博棊也。——《說文》 五簙或謂之棊。——《方言》 故行棊者?!痘茨献印ぬ┳濉?。注:“謂六博也。” 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山海經·中山經》。注;“博棋也?!? 堯造圍棊,以教子丹朱,或云 舜以 子商均愚,故作圍棊教之。——《博物志》 山出棋置?!妒酚洝へ浿沉袀鳌? (2) 又如:棋枰(棋盤);棋子(一種干糧);象棋;國際象棋;圍棋;跳棋詞性變化 qí? 〈動〉 下棋 [play chess]。如:棋功(下棋造詣);棋仙(指棋藝高超,以弈棋為樂的人);棋名(棋藝卓越的名聲)

  • 漢語字典

    [①][qí][《集韻》渠之切,平之,羣。]亦作“棊1”。亦作“檱1”。亦作“櫀1”。亦作“簯1”。(1)一種文娛活動的用具。一副棋包括若干顆棋子和一個棋盤,下棋的人按一定規(guī)則擺上并移動棋子,比賽輸贏。如圍棋、象棋、軍棋、跳棋等。古時亦通稱博弈的子為棋。(2)指下棋。[②][jī][《集韻》居之切,平之,見。]亦作“檱2”。亦作“櫀2”。根柢。

    音韻參考

    [廣 韻]:渠之切,上平7之,qí,止開三平之群[平水韻]:上平四支[唐 音]:ghi?[國 語]:qí,jī[粵 語]:kei4[閩南語]:ki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棋;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532第03同棊?!∮帧炯崱俊卷崟??居之切,音基?!炯崱扛芤病;蜃鳈??!臼酚洝ぢ蓵咳f物根棋。(棊)【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或作碁、櫀,通作棋。【說文】博棊?!拘煸弧織幷?,方正之名。古通謂博奕之子爲棊。又【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驹]】樗蒱馬也。 又【博物志】堯造圍棊,丹朱善之?!∮帧緞⑾颉ふf苑】雍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鬭象棋,亦戰(zhàn)鬭之事乎。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