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fu
  • 注音:ㄈㄨ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XXJH
  • 五筆98:XXJH
  • 五行:
  • Unicode:U+7ECB
  • 四角號碼:25127
  • 倉頡輸入法:VMLLN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795
提交資料
  • 紼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紼字筆順
    折折橫折橫折撇豎
  • 紼字的組詞
    赤紼 池紼 紼纚 紼絻 紼謳 紼冕 徽紼 輇紼 行紼 引紼 纓紼 越紼 執(zhí)紼 朱紼
  • 基本解釋

    (紼) fú ? ㄈㄨˊ ◎ 古代出殯時(shí)拉棺材用的大繩:執(zhí)紼(送殯)。 ◎ 繩索。 ◎ 古同“紱”,系印的絲帶。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紼 fú? 〈名〉 (1) 亂絲 [jumbled mass of silks or hemps] 紼,亂絲也。從系,弗聲?!墩f文》。 (2) 大繩 [big rope] 紼纚維之。——《詩·小雅·采菽》 (3) 特指下葬時(shí)引柩入穴的繩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 紼者,所牽持棺者也?!栋谆⑼ā? 先君有所助執(zhí)紼矣?!蹲髠鳌ふ压辍? 助葬必執(zhí)紼?!抖Y記·曲禮上》 (4) 通“韨”。蔽膝 [knee hide] 紼者,蔽也,行以蔽前?!熳又旖E,諸侯赤紼?!栋谆⑼āそE冕》 (5) 通“紱”。系印章或佩玉的絲帶。也代指官印 [silk ribbon] 吉疾病, 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稘h書·丙吉傳》 (6) 又如:印紼(印章上的絲帶);釋紼(解開絲帶)

  • 漢語字典

    [①][fú][《廣韻》分勿切,入物,非。]“紼1”的繁體字。(1)大繩。(2)通“綍”。指下葬時(shí)引柩入穴的繩索。后泛指牽引棺材的大繩。(3)通“紱”。系官印的絲帶。(4)通“芾”。蔽膝??p于長衣之前,為古代禮服的一種服飾。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五物[粵 語]:fat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紼;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944第25【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菊f文】亂糸也?!∮帧緺栄拧め屗拷E,繂也。【詩·小雅】紼纚維之。【傳】紼,縳也。 又【禮·曲禮】助葬必執(zhí)紼?!驹]】引棺索也。【釋名】從前引之曰紼。紼,發(fā)也,發(fā)車使前?!∮峙c紱通?!厩皾h·丙吉傳】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驹]】師古曰:紼,繫印之組也。 又與芾通?!景谆⑼ā拷E者,蔽也,行以蔽前。天子朱紼,諸侯赤紼。《詩》云:朱紼斯皇。又云:赤紼在股?!鸢础对姟分旖E、赤紼皆作芾也?!∮帧炯崱糠嘉辞校糍M(fèi)。【類篇】縕也?! 居衿炕驈钠呑??,亦作綍??甲C:〔【詩·小雅】紼纚維之?!緜鳌拷E,縛也?!场≈?jǐn)照原文縛改縳。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