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各種方法,通過對血液流變學、心功能測定,觀察血小板形態(tài)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等指標,來觀察冠心病中醫(yī)證型客觀化指標,推進了冠心病中醫(yī)證型現(xiàn)代研究的步伐。
血液流變學研究
第一軍醫(yī)大學南方醫(yī)院對200名冠心病中醫(yī)辨證分為陽虛型、氣虛型、痰濁型、氣滯型、陰虛型等5型患者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顯示冠心病組與健康人相比,血沉與血沉方程K值均明顯增高,以陽虛血瘀組、陰虛血瘀組增高為著,并伴有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其次為痰濁型、氣滯型、氣虛型。氣滯血瘀組還伴有血漿黏度增高。認為以上指標可指導中醫(yī)辨證分型及按不同類型進行治療,是判斷療效及預后的較好的客觀指標。廣西中醫(yī)學院附屬瑞康醫(yī)院研究顯示,冠心病標實證痰濁、痰瘀、血瘀3組均有低切速下全血比黏度的異常增高,痰瘀組高切速下的全血比黏度也增高,痰濁組和痰瘀組尚伴有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的異常。說明冠心病標實證的理化特性是以紅細胞聚集性增強為其基礎;而本虛證中心氣虛患者則主要以血漿高黏滯性為其理化基礎。
心功能的測定
有研究人員對60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運用非創(chuàng)傷性檢測技術取得了各組的心功能參數(shù),在此基礎上運用Bayes判斷分析法篩選出了對冠心病中醫(yī)分型有重要作用的3個功能指標,即心排血量、射血前期指數(shù)、外圍阻力,并建立了冠心病心氣虛的判別方程式,前瞻性及回歸檢驗的符合率分別為81.2%和87.7%,說明差別效果好。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心內科采用脈沖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測定了69例心血管疾病表現(xiàn)心虛證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變化,并與健康人作對比。結果顯示,除心血虛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張功能異常。隨著舒張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的減低及舒張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A/E比值、等容舒張期(IVRT)的增高,心虛證程度加重,其規(guī)律為心血虛<心氣虛<心陽虛<氣陰兩虛。研究提示,舒張功能各項指標的改變,可作為臨床心氣虛診斷的重要依據(jù)及心虛證療效的客觀定量指標。
對血脂代謝的研究
研究人員對54例冠心病患者血脂進行了15年動態(tài)觀察,認為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以陽虛型和陰陽兩虛型為高,尤以TG明顯(P<0.01)。有報道顯示,冠心病痰濁型血清TC、游離膽固醇(FC)含量明顯高于非痰濁型和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HDL-C)也明顯高于非痰濁型,但與常人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TC、FC、HDL-C可作為鑒別冠心病痰濁型和非痰濁型的客觀指標。還有研究顯示,血載脂蛋白(ApoA)-1、ApoA/ApoB水平按以下順序依次降低,虛證(氣陽虛,氣陰兩虛)<虛實相間證(氣虛血瘀)<實證(氣滯血瘀),血ApoB水平則按這一順序依次升高。認為血ApoA-1和ApoB水平可作為冠心病中醫(yī)證型變化的物質基礎,是辨證的客觀化指標。
血小板形態(tài)、功能及血栓素A2(TXA2)、前列環(huán)素(PGI2)的測定
TXA2和PGI2平衡失調是冠心病本虛標實的病變基礎之一。研究表明,隨冠心病血瘀證程度加重,激活的血小板比例增多,并見到糖萼增厚,細胞膜與細胞內膜間的相互轉變及異常運動增劇,聚集時細胞膜融合早,吞噬能力降低,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降低。研究證實,冠心病血瘀證者的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及血小板分布寬度(WPW)顯著高于非血瘀證者及健康人,說明血小板體積在決定其功能中具有一定意義。
對微循環(huán)的觀測
冠心病微循環(huán)的變化反映“瘀”的不同機制被許多資料所證實??蒲腥藛T對114例心血瘀阻證患者進行甲皺微觀辨證,并與102例脾腎陽虛證患者對照。將甲皺微循環(huán)按不同改變分為正常型、郁滯型、痙攣型、血虛型及滲出型等5型,發(fā)現(xiàn)心血瘀阻證中,血虛型和滲出型占75.49%。提示利用甲皺微循環(huán)觀測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依據(jù)之一。在比較冠心病氣虛血瘀及氣滯血瘀患者的微循環(huán)障礙的差異時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氣滯血瘀患者以外周微血管內流態(tài)改變?yōu)橹?,氣虛血瘀患者以形態(tài)學改變?yōu)橹?。有研究表明,因虛致瘀者管袢模糊,?shù)目減少,長度縮短較氣滯血瘀為重;而因滯致瘀者管徑增寬,袢頂瘀血,乳頭下靜脈叢暴露等靜脈系郁血又較氣虛血瘀明顯,兩型之差異可作為辨證的參考依據(jù),有助于兩證進行更為精確、客觀的分析。
對自由基防御體系的研究
冠心病不同中醫(yī)證型患者的血中過氧化脂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其中氣虛證改變最為突出,痰濁證亦有較明顯的變化,血瘀證的過氧化脂質(LPO)雖有一定增高,但其紅細胞SOD活性無明顯降低,說明LPO含量與SOD活性水平的變化可作為冠心病中醫(yī)辨證中區(qū)別虛實不同證型的客觀指標之一。有研究證實,SOD活性的高低,可以作為中醫(yī)辨證分型的一項指標。其含量愈低,愈說明患者虛的程度愈重,而血漿中SOD含量的變化則反映個體正氣盛衰的變化。
冠狀動脈造影
科研人員對109例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并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分為本虛證(氣虛、陽虛、陰虛),標實證(氣滯、痰濁、血瘀)。結果發(fā)現(xiàn),為冠狀動脈造影異常者以血瘀型為主,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者以氣滯型為主。認為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與中醫(yī)證型有一定的相關性。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科研人員對100例胸痹心痛癥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造影有多支病變及重度狹窄病變的以氣虛痰濁、氣虛血瘀癥多見,認為冠狀動脈造影可作為胸痹心痛癥候量化和客觀化的指標之一。
冠心病中醫(yī)證型的研究目前已從很多方面進行了探討,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客觀化和量化指標進行分型,以后還需繼續(xù)這方面的研究,使冠心病中醫(yī)證型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客觀化和量化指標,從而使冠心病的中醫(yī)診斷、治療更規(guī)范。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各種方法,通過對血液流變學、心功能測定,觀察血小板形態(tài)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等指標,來觀察冠心病中醫(yī)證型客觀化指標,推進了冠心病中醫(yī)證型現(xiàn)代研究的步伐。
血液流變學研究
第一軍醫(yī)大學南方醫(yī)院對200名冠心病中醫(yī)辨證分為陽虛型、氣虛型、痰濁型、氣滯型、陰虛型等5型患者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顯示冠心病組與健康人相比,血沉與血沉方程K值均明顯增高,以陽虛血瘀組、陰虛血瘀組增高為著,并伴有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其次為痰濁型、氣滯型、氣虛型。氣滯血瘀組還伴有血漿黏度增高。認為以上指標可指導中醫(yī)辨證分型及按不同類型進行治療,是判斷療效及預后的較好的客觀指標。廣西中醫(yī)學院附屬瑞康醫(yī)院研究顯示,冠心病標實證痰濁、痰瘀、血瘀3組均有低切速下全血比黏度的異常增高,痰瘀組高切速下的全血比黏度也增高,痰濁組和痰瘀組尚伴有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的異常。說明冠心病標實證的理化特性是以紅細胞聚集性增強為其基礎;而本虛證中心氣虛患者則主要以血漿高黏滯性為其理化基礎。
心功能的測定
有研究人員對60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運用非創(chuàng)傷性檢測技術取得了各組的心功能參數(shù),在此基礎上運用Bayes判斷分析法篩選出了對冠心病中醫(yī)分型有重要作用的3個功能指標,即心排血量、射血前期指數(shù)、外圍阻力,并建立了冠心病心氣虛的判別方程式,前瞻性及回歸檢驗的符合率分別為81.2%和87.7%,說明差別效果好。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心內科采用脈沖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測定了69例心血管疾病表現(xiàn)心虛證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變化,并與健康人作對比。結果顯示,除心血虛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張功能異常。隨著舒張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的減低及舒張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A/E比值、等容舒張期(IVRT)的增高,心虛證程度加重,其規(guī)律為心血虛<心氣虛<心陽虛<氣陰兩虛。研究提示,舒張功能各項指標的改變,可作為臨床心氣虛診斷的重要依據(jù)及心虛證療效的客觀定量指標。
對血脂代謝的研究
研究人員對54例冠心病患者血脂進行了15年動態(tài)觀察,認為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以陽虛型和陰陽兩虛型為高,尤以TG明顯(P<0.01)。有報道顯示,冠心病痰濁型血清TC、游離膽固醇(FC)含量明顯高于非痰濁型和正常人,高密度脂蛋白(HDL-C)也明顯高于非痰濁型,但與常人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TC、FC、HDL-C可作為鑒別冠心病痰濁型和非痰濁型的客觀指標。還有研究顯示,血載脂蛋白(ApoA)-1、ApoA/ApoB水平按以下順序依次降低,虛證(氣陽虛,氣陰兩虛)<虛實相間證(氣虛血瘀)<實證(氣滯血瘀),血ApoB水平則按這一順序依次升高。認為血ApoA-1和ApoB水平可作為冠心病中醫(yī)證型變化的物質基礎,是辨證的客觀化指標。
血小板形態(tài)、功能及血栓素A2(TXA2)、前列環(huán)素(PGI2)的測定
TXA2和PGI2平衡失調是冠心病本虛標實的病變基礎之一。研究表明,隨冠心病血瘀證程度加重,激活的血小板比例增多,并見到糖萼增厚,細胞膜與細胞內膜間的相互轉變及異常運動增劇,聚集時細胞膜融合早,吞噬能力降低,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降低。研究證實,冠心病血瘀證者的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及血小板分布寬度(WPW)顯著高于非血瘀證者及健康人,說明血小板體積在決定其功能中具有一定意義。
對微循環(huán)的觀測
冠心病微循環(huán)的變化反映“瘀”的不同機制被許多資料所證實??蒲腥藛T對114例心血瘀阻證患者進行甲皺微觀辨證,并與102例脾腎陽虛證患者對照。將甲皺微循環(huán)按不同改變分為正常型、郁滯型、痙攣型、血虛型及滲出型等5型,發(fā)現(xiàn)心血瘀阻證中,血虛型和滲出型占75.49%。提示利用甲皺微循環(huán)觀測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依據(jù)之一。在比較冠心病氣虛血瘀及氣滯血瘀患者的微循環(huán)障礙的差異時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氣滯血瘀患者以外周微血管內流態(tài)改變?yōu)橹?,氣虛血瘀患者以形態(tài)學改變?yōu)橹?。有研究表明,因虛致瘀者管袢模糊,?shù)目減少,長度縮短較氣滯血瘀為重;而因滯致瘀者管徑增寬,袢頂瘀血,乳頭下靜脈叢暴露等靜脈系郁血又較氣虛血瘀明顯,兩型之差異可作為辨證的參考依據(jù),有助于兩證進行更為精確、客觀的分析。
對自由基防御體系的研究
冠心病不同中醫(yī)證型患者的血中過氧化脂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其中氣虛證改變最為突出,痰濁證亦有較明顯的變化,血瘀證的過氧化脂質(LPO)雖有一定增高,但其紅細胞SOD活性無明顯降低,說明LPO含量與SOD活性水平的變化可作為冠心病中醫(yī)辨證中區(qū)別虛實不同證型的客觀指標之一。有研究證實,SOD活性的高低,可以作為中醫(yī)辨證分型的一項指標。其含量愈低,愈說明患者虛的程度愈重,而血漿中SOD含量的變化則反映個體正氣盛衰的變化。
冠狀動脈造影
科研人員對109例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并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分為本虛證(氣虛、陽虛、陰虛),標實證(氣滯、痰濁、血瘀)。結果發(fā)現(xiàn),為冠狀動脈造影異常者以血瘀型為主,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者以氣滯型為主。認為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與中醫(yī)證型有一定的相關性。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科研人員對100例胸痹心痛癥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造影有多支病變及重度狹窄病變的以氣虛痰濁、氣虛血瘀癥多見,認為冠狀動脈造影可作為胸痹心痛癥候量化和客觀化的指標之一。
冠心病中醫(yī)證型的研究目前已從很多方面進行了探討,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客觀化和量化指標進行分型,以后還需繼續(xù)這方面的研究,使冠心病中醫(yī)證型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客觀化和量化指標,從而使冠心病的中醫(yī)診斷、治療更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