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該不該把病情告訴腫瘤患者

    知情同意VS保守秘密

    曾經有這樣一位晚期肺癌患者,雖然已知道自己患了癌癥,但對于病情的嚴重程度并不了解。家屬害怕他了解病情后心理上無法接受,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一直隱瞞著。這讓患者對治療有了過高的期望。在采用了化療、放療、微創(chuàng)治療、藥物靶向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法后,病情并沒有如患者所期望的那樣得到緩解。病人開始變得情緒煩躁不安。求生的欲望與治療效果的反差,使她痛苦不堪。后來,她到東直門醫(yī)院求治,從第一次治療開始,我們通過對患者病情的了解,首先幫助患者重新樹立治療的信心,并針對其臨床突出的癥狀———腹瀉進行治療,用藥1周后,腹瀉明顯緩解,患者信心增強,情緒穩(wěn)定。這時,我們及時將病情對患者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指出了治療對病情變化可能有的影響。病人此時才如夢方醒,明白了目前治療的最真實效果應該是什么樣的。之后,她積極配合治療,心情也變得快樂起來。經過以后兩個月的治療,患者身體狀況逐步恢復,從開始需要人攙扶,恢復到可獨自到醫(yī)院看病。

    知情同意是指患者有權知曉自己的病情,并可能對醫(yī)務人員采取的診治措施提出取舍意見,這是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已成為醫(yī)學道德的重要原則,是構建現(xiàn)代醫(yī)患關系的基礎?;颊卟粌H對自己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原則以及可能的預后等有知情的權利,而且對醫(yī)師治療上的決定可行使同意或否決的權利。對于癌癥患者知情同意尤為重要。因為癌癥病人病情特殊,其診斷、治療多為侵襲性操作或損害性治療,這種醫(yī)療服務行為的侵害性會增加病人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甚至關系其生命健康的預后。因此,應該充分讓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療所造成的傷害。如化療前,我們明確告訴患者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毒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脫發(fā)、手足麻木等,以及針對這些副作用,我們可能采取的措施,完成化療療程對疾病康復的意義。如果病人了解這些情況后能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治療,將大大提高療效。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雖然目前診療手段不斷提高,癌癥病人的遠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改善,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一旦被確診患了癌癥,猶如被判了死刑,很難面對和接受。臨床上不乏突受癌癥打擊導致精神崩潰,拒絕治療甚至自殺的患者。這種情況下,又需要醫(yī)生保守秘密,而且保守秘密也是醫(yī)護人員的基本職業(yè)道德要求之一,特別是遇到某些特殊病情時更應注意為患者保密。

    那么,對于癌癥患者,醫(yī)生是應該尊重其知情權而告知實情,還是遵守保密原則隱瞞病情呢?這是癌癥臨床診療中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處理好癌癥病人知情同意權與醫(yī)療保密的關系關鍵在于,如何從對病人最有益的角度出發(fā)去實施。臨床中,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區(qū)分不同對象的心理、生理特點,選擇不同時機和不同方式向患者告知病情,這樣既尊重了病人的知情權,又尊重了醫(yī)療保密原則,從而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選擇權VS合理治療

    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過這樣一位老年患者,肺癌手術放化療后,因復發(fā)轉移到我們醫(yī)院求治。根據(jù)患者當時病情和既往治療的情況,我們確定了以中醫(yī)藥治療為主的診治方案。經過3個月的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生活質量有所提高,轉移病灶穩(wěn)定。后來,患者一直未來就診。4個月后,患者再次來我院就診時,病情已進一步惡化。詢問情況方知,患者聽說某醫(yī)院有種新的化療藥物,就到該院接受化療,化療后,出現(xiàn)了肝轉移,又去做了介入治療,再度出現(xiàn)腦轉移。從這樣一個病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提示:患者的選擇一定要與科學合理的治療結合,醫(yī)生在尊重患者選擇權的同時,一定要幫助患者建立科學的治療觀。

    選擇權是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病人獲知其病情后,在醫(yī)生提供的各種治療方案中選擇一種,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就是說是否治療、如何治療是由病人自己決定的,這樣患者不僅可以積極地配合治療,還可以調動他積極的心理因素。當然,在實踐過程中病人選擇權的實施受很多因素影響,如知情程度、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自主能力、價值觀念、環(huán)境誘導、周圍壓力等。而在我國情況比較復雜,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知情同意權歸病人家屬所有,因此選擇權也多由家屬決定。選擇權又受家屬文化程度、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與病人的關系等影響。病人做出的選擇多考慮的是個體健康、安全。家屬做出選擇的時候較多考慮的是親情、感情和社會輿論。

    雖然患者及家屬有選擇權,但醫(yī)學是一門專業(yè)性極強的學科,醫(yī)生在判斷病情與確定治療措施時有一定的權威,病人或家屬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受醫(yī)生的決定所影響。因此,醫(yī)生的意見和建議非常重要。對于臨床醫(yī)師而言,必須從患者利益出發(fā),根據(jù)患者病情狀況、經濟條件等,結合臨床研究進展,分析臨床療效與費用比值,制定適合患者狀況的合理治療方案,引導患者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案,從而獲得最佳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周期,避免過度治療造成的患者痛苦和醫(yī)療資源的浪費。

    由于患者缺乏癌癥方面的知識,對治療認識不清,一旦聽說一種方法有效,就想試試,并不考慮是否適合。而此時有的臨床醫(yī)生認為只要病人愿意就可以用,而沒有幫助病人綜合分析治療中的問題,確定正確的治療觀點。這樣做雖然尊重了患者及家屬的選擇權,卻沒有盡好醫(yī)生應給患者提供合理治療建議的義務。臨床中,應將合理治療與患者的選擇權有效地結合,這是醫(yī)患雙方都需要了解的。

更多中藥材
  • 前段時間在門診接診的一個患者,是一個60多歲的一個女性,體態(tài)稍微偏胖一點,她自己說,平時啊就有清嗓子的習慣啊,總是感覺咽部有痰啊,咳嗽幾聲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這個異物感呢,這個癥狀是非常明顯的。有時候吃完飯以后會更明顯,更嚴重一些。做的......
  • 今年再來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夜間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啊,有時候睡著了呢,還會容易醒,接著就會有心煩氣躁,甚至影響到食欲啊。在我們消化科呢,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啊,還有許多呢,都歸于了這個焦慮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這個抗焦......
  • 當時年輕也沒當回事兒,嗯,現(xiàn)在他已經是中年了,癥狀變得越來越嚴重了,他平時呢,就是經常吃一些拉唑類藥,我們叫做質子泵抑制劑,大家所說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沒有什么效果,就是說他總是有燒心,反酸水兒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藥,有時候呢,消......
  • 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是從外地來一個患者,今年不到40歲,也是一個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自己認為啊,家里負擔非常重,說他有焦慮癥四年了,現(xiàn)在一直吃的是抗焦慮的藥物。他說這個從小呢,受這個父親影響也挺大,他父親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導致他呢就是思慮比......
  • 今天呢,跟大家聊幾個癥狀,看看大家身體上是否有這方面問題。那幾個癥狀主要是乏力,一動就愛出汗,有的人是一吃飯就出汗,平時睡覺呢容易流口水,甚至是一受涼呢就愛流清鼻涕,還有一些患者就會出現(xiàn)大便小便急,憋不住尿。這些情況到底問題出現(xiàn)在哪兒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