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0月25日,中國應用蛋白質指紋圖譜三周年成果大會透露,我國已有20多家醫(yī)院應用蛋白指紋技術對臨床常見的十多種惡性腫瘤進行檢驗和研究,該技術還在老年癡呆、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及器官移植檢測中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任何疾病在出現病理變化之前,細胞內的蛋白質在成分和數量上都會有相應的改變。因此,通過對蛋白質的動態(tài)觀察可以篩選出疾病早期的指標和征兆。國內外對12種腫瘤血清及尿液檢測結果統計,蛋白指紋技術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達80%~90%。在過去3年中,我國有22個單位應用該技術對肺、肝、胃、腸、喉、卵巢、乳腺、鼻咽、膀胱等器官的腫瘤進行臨床檢驗和研究,同樣取得很高的檢測結果。
會上透露,該技術對一些難以檢測的疾病也顯示出很好的診斷結果。例如,研究發(fā)現β型淀粉樣多肽增高與老年癡呆癥發(fā)病有關,用該技術可以確定抗原變異的基因片段;該技術還被用于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窗口期的檢查,我國學者將其用于早期SARS病人血清檢測的論文已在國際檢驗雜志上發(fā)表;美國、加拿大等國專家用該技術檢測腎移植病人的尿液,24小時了解病人的排斥反應,準確率在91%以上;通過對血清載脂蛋白等檢測,該技術正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取得重大突破。
盡管該技術可以為很多疾病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提供依據,但有專家說,在腫瘤診斷中它是輔助技術,目前尚不能定位腫瘤病灶,需要其他影像技術的支持。此外,他們期待設備工藝的進步,使該技術能夠走進人群健康普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0月25日,中國應用蛋白質指紋圖譜三周年成果大會透露,我國已有20多家醫(yī)院應用蛋白指紋技術對臨床常見的十多種惡性腫瘤進行檢驗和研究,該技術還在老年癡呆、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及器官移植檢測中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任何疾病在出現病理變化之前,細胞內的蛋白質在成分和數量上都會有相應的改變。因此,通過對蛋白質的動態(tài)觀察可以篩選出疾病早期的指標和征兆。國內外對12種腫瘤血清及尿液檢測結果統計,蛋白指紋技術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達80%~90%。在過去3年中,我國有22個單位應用該技術對肺、肝、胃、腸、喉、卵巢、乳腺、鼻咽、膀胱等器官的腫瘤進行臨床檢驗和研究,同樣取得很高的檢測結果。
會上透露,該技術對一些難以檢測的疾病也顯示出很好的診斷結果。例如,研究發(fā)現β型淀粉樣多肽增高與老年癡呆癥發(fā)病有關,用該技術可以確定抗原變異的基因片段;該技術還被用于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窗口期的檢查,我國學者將其用于早期SARS病人血清檢測的論文已在國際檢驗雜志上發(fā)表;美國、加拿大等國專家用該技術檢測腎移植病人的尿液,24小時了解病人的排斥反應,準確率在91%以上;通過對血清載脂蛋白等檢測,該技術正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取得重大突破。
盡管該技術可以為很多疾病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提供依據,但有專家說,在腫瘤診斷中它是輔助技術,目前尚不能定位腫瘤病灶,需要其他影像技術的支持。此外,他們期待設備工藝的進步,使該技術能夠走進人群健康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