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組成:當歸10克,赤芍10克,五靈脂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益母草15-30克,肉桂3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脈,化脫子宮內膜。
主治:臨床上表現(xiàn)較重的血瘀性痛經、血瘀性出血痛經,如膜樣性痛經、子宮內膜脫落不全性月經過多。
方解:本方從《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琥珀散化裁而成脫膜散,又由脫膜散加味而成。方中肉桂、五靈脂、三棱、莪術四味藥,肉桂、五靈脂溫經化瘀,且有止痛作用。子宮內膜病癥之所以形成,主要是腎陽不足,氣化不及,痰濁與血瘀互凝所致,欲逐其瘀,必當溫補腎陽,此肉桂之所以用也。痰瘀互結,非一般化瘀藥物所能瘳,三棱、莪術攻逐血瘀,且有消散癥瘕之能,故非此不能脫膜,此棱、莪這之所以用也。原方用散劑吞服,鑒于臨床,病重藥輕,不足以除痛,故又加當歸、赤芍、益母草養(yǎng)血行血,增強子宮收縮力和緊張性,有助于子宮內膜脫落。但是,使用本方必須掌握時間,在行經的初期(1-2天)或行經的中期(2-3天)最為適宜。
加減運用:腰酸明顯者,加用川斷10克、杜仲10克、狗脊10克,必要時亦可加入制附片6-9克,艾葉10克,加強溫陽補腎的作用,以促進子宮內膜之化解和脫落。神疲乏力,小腹作墜,大便偏溏者,加用白術10克、黃芪15克、黨參15克、煨木香5克,以健脾益氣,溫運中陽,亦有助于子宮內膜脫落。腹痛劇烈,脹痛拒按者,加入延胡10克、炙乳沒各6克、景天三七10克,以增強化瘀止痛之力。經量過多、頭昏心慌者,加炒蒲黃6克(包煎)、血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克,以增強化瘀止血的作用。胸悶煩躁、舌苔黃膩者,加入制蒼術10克、炒柴胡5克、炒丹皮10克、鉤藤15克,以清除肝經濕熱。若煩熱口渴、大便干燥者,可加枳殼10克、大黃6克(后下),以增強逐瘀脫膜的功能,達到迅速緩解病情之目的。
附:夏桂成簡介
夏桂成,我國著名中醫(yī)婦科專家、江蘇省名中醫(yī)、江蘇省中醫(yī)院婦科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醫(yī)婦科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中醫(y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編委。他尤其擅長治療不孕癥、子宮內膜異位癥、膜樣痛經、早期更年期綜合癥等,對婦科經、帶、胎、產等疾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辯證方法,他提出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轉化以《易學》奇偶數律的關系,強調治未病的特點,提出腎-心-子宮生理生殖軸的觀點,反映出腎心合治的特點,被譽為“送子觀音”。1997年獲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繼承專家榮譽,他領導進行的中藥流產引產藥“天牙片”曾獲衛(wèi)生部科研獎,1997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并獲“十佳醫(yī)務人員”光榮稱號。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組成:當歸10克,赤芍10克,五靈脂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益母草15-30克,肉桂3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脈,化脫子宮內膜。
主治:臨床上表現(xiàn)較重的血瘀性痛經、血瘀性出血痛經,如膜樣性痛經、子宮內膜脫落不全性月經過多。
方解:本方從《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琥珀散化裁而成脫膜散,又由脫膜散加味而成。方中肉桂、五靈脂、三棱、莪術四味藥,肉桂、五靈脂溫經化瘀,且有止痛作用。子宮內膜病癥之所以形成,主要是腎陽不足,氣化不及,痰濁與血瘀互凝所致,欲逐其瘀,必當溫補腎陽,此肉桂之所以用也。痰瘀互結,非一般化瘀藥物所能瘳,三棱、莪術攻逐血瘀,且有消散癥瘕之能,故非此不能脫膜,此棱、莪這之所以用也。原方用散劑吞服,鑒于臨床,病重藥輕,不足以除痛,故又加當歸、赤芍、益母草養(yǎng)血行血,增強子宮收縮力和緊張性,有助于子宮內膜脫落。但是,使用本方必須掌握時間,在行經的初期(1-2天)或行經的中期(2-3天)最為適宜。
加減運用:腰酸明顯者,加用川斷10克、杜仲10克、狗脊10克,必要時亦可加入制附片6-9克,艾葉10克,加強溫陽補腎的作用,以促進子宮內膜之化解和脫落。神疲乏力,小腹作墜,大便偏溏者,加用白術10克、黃芪15克、黨參15克、煨木香5克,以健脾益氣,溫運中陽,亦有助于子宮內膜脫落。腹痛劇烈,脹痛拒按者,加入延胡10克、炙乳沒各6克、景天三七10克,以增強化瘀止痛之力。經量過多、頭昏心慌者,加炒蒲黃6克(包煎)、血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克,以增強化瘀止血的作用。胸悶煩躁、舌苔黃膩者,加入制蒼術10克、炒柴胡5克、炒丹皮10克、鉤藤15克,以清除肝經濕熱。若煩熱口渴、大便干燥者,可加枳殼10克、大黃6克(后下),以增強逐瘀脫膜的功能,達到迅速緩解病情之目的。
附:夏桂成簡介
夏桂成,我國著名中醫(yī)婦科專家、江蘇省名中醫(yī)、江蘇省中醫(yī)院婦科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醫(yī)婦科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中醫(y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編委。他尤其擅長治療不孕癥、子宮內膜異位癥、膜樣痛經、早期更年期綜合癥等,對婦科經、帶、胎、產等疾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辯證方法,他提出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轉化以《易學》奇偶數律的關系,強調治未病的特點,提出腎-心-子宮生理生殖軸的觀點,反映出腎心合治的特點,被譽為“送子觀音”。1997年獲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繼承專家榮譽,他領導進行的中藥流產引產藥“天牙片”曾獲衛(wèi)生部科研獎,1997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并獲“十佳醫(yī)務人員”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