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汪逢春(1884—1941),江蘇蘇州人,他畢生熱心于公益事業(yè),尤其注重培養(yǎng)中醫(yī)人才,提倡在職教育。1938年,國醫(yī)職業(yè)會成立,汪逢春任公會會長,同時,他也在籌備創(chuàng)建《北京醫(yī)藥月刊》。1939年,創(chuàng)刊時他親自撰文,以資號召倡導。汪逢春先生精究醫(yī)術,博覽群書。在京行醫(yī)期間,婦孺皆知其名。他常能頓起他醫(yī)束手之病,臨床效驗頗佳。汪逢春擅長治療時令病以及腸胃病。他十分重視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認為濡養(yǎng)五臟的精微物質皆賴脾胃之運化與傳輸,脾胃失司,則化源衰竭,災害易至。他審證精詳,辨證細膩,立法嚴謹,常以不到10味藥的小方取其效驗,主張“輕可去實”。他十分擅長治濕溫病,不僅對吳鞠通、薛生白的方劑十分熟悉,而且以從不拘泥于古人之方,在選藥組方上自成一格。他采用清熱和化濕兼重的方法,仔細勘酌濕熱之偏重,結合宣透、舒郁、淡滲、緩瀉等方法來緩解病勢。尤其善于使用辛香宣達、芳香清解之法治療,常能取得很滿意的效果。他最忌“見輕即清”,認為此時清熱,易使?jié)裥巴?,難以取效。他合理地使用清、化、宣、利、瀉等多種治法,濕熱之邪隨之可除,諸證皆愈。汪逢春先生的遣方用藥很有特點,可將其用藥風格概括為“繁花似錦”。他對藥物的炮制、產地、相須、相使、相關、相畏等十分講究,在藥物的選擇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臨床選方配藥靈活多變,其處方精致優(yōu)雅,常會給人一種繁花似錦、心曠神怡的感受。例如,入煎劑的藥味,他常會注明某藥與某藥同炒,或者某藥與某藥一同打爛等,旨在取其性而去其味,或者取其味而存其性,立法嚴密,頗具匠心。如淡豆豉與山梔同炒,就有“梔子鼓湯”之意等。他還十分善用“曲”類藥,如沉香曲、范志曲、霞天曲等,曲類藥品皆可振奮胃氣、開胃進食、增強體質。汪老用藥可謂匠心獨具,自成一格。汪先生一生操勞于診務與教學上,無暇著述。他教學甚嚴,不但極重醫(yī)德,而且每必嚴教其弟子尊敬同道。并于每月初一、十五都停診以討論病例,還邀請西醫(yī)專家前來討論學習,讓學生們恭聽、記錄。汪先生一生信佛,又喜歡讀書,每天必在清晨5:00起床,讀佛經、打坐、讀醫(yī)書,每天飲食適量,作息按時,雖忙而不紊。他臨終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無絲毫痛苦。汪老也是一位桃李滿天下中醫(yī)教育家,現在的名老中醫(yī)吳子楨、謝子恒、趙紹琴等,都是他的學生。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汪逢春(1884—1941),江蘇蘇州人,他畢生熱心于公益事業(yè),尤其注重培養(yǎng)中醫(yī)人才,提倡在職教育。1938年,國醫(yī)職業(yè)會成立,汪逢春任公會會長,同時,他也在籌備創(chuàng)建《北京醫(yī)藥月刊》。1939年,創(chuàng)刊時他親自撰文,以資號召倡導。汪逢春先生精究醫(yī)術,博覽群書。在京行醫(yī)期間,婦孺皆知其名。他常能頓起他醫(yī)束手之病,臨床效驗頗佳。汪逢春擅長治療時令病以及腸胃病。他十分重視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認為濡養(yǎng)五臟的精微物質皆賴脾胃之運化與傳輸,脾胃失司,則化源衰竭,災害易至。他審證精詳,辨證細膩,立法嚴謹,常以不到10味藥的小方取其效驗,主張“輕可去實”。他十分擅長治濕溫病,不僅對吳鞠通、薛生白的方劑十分熟悉,而且以從不拘泥于古人之方,在選藥組方上自成一格。他采用清熱和化濕兼重的方法,仔細勘酌濕熱之偏重,結合宣透、舒郁、淡滲、緩瀉等方法來緩解病勢。尤其善于使用辛香宣達、芳香清解之法治療,常能取得很滿意的效果。他最忌“見輕即清”,認為此時清熱,易使?jié)裥巴?,難以取效。他合理地使用清、化、宣、利、瀉等多種治法,濕熱之邪隨之可除,諸證皆愈。汪逢春先生的遣方用藥很有特點,可將其用藥風格概括為“繁花似錦”。他對藥物的炮制、產地、相須、相使、相關、相畏等十分講究,在藥物的選擇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臨床選方配藥靈活多變,其處方精致優(yōu)雅,常會給人一種繁花似錦、心曠神怡的感受。例如,入煎劑的藥味,他常會注明某藥與某藥同炒,或者某藥與某藥一同打爛等,旨在取其性而去其味,或者取其味而存其性,立法嚴密,頗具匠心。如淡豆豉與山梔同炒,就有“梔子鼓湯”之意等。他還十分善用“曲”類藥,如沉香曲、范志曲、霞天曲等,曲類藥品皆可振奮胃氣、開胃進食、增強體質。汪老用藥可謂匠心獨具,自成一格。汪先生一生操勞于診務與教學上,無暇著述。他教學甚嚴,不但極重醫(yī)德,而且每必嚴教其弟子尊敬同道。并于每月初一、十五都停診以討論病例,還邀請西醫(yī)專家前來討論學習,讓學生們恭聽、記錄。汪先生一生信佛,又喜歡讀書,每天必在清晨5:00起床,讀佛經、打坐、讀醫(yī)書,每天飲食適量,作息按時,雖忙而不紊。他臨終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無絲毫痛苦。汪老也是一位桃李滿天下中醫(yī)教育家,現在的名老中醫(yī)吳子楨、謝子恒、趙紹琴等,都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