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童服用中藥時的禁忌食物

    某些中藥和某些食物的成分、作用具有對抗性,如果這些藥物和食物同吃,藥物的效果就會抵消,起不到治療作用。例如服消導藥或補脾益胃、消食理氣的健脾丸、啟脾丸就忌食油膩厚味;服補血藥忌茶,因為補血制劑均含有鐵,而茶葉中有豐富的鞣酸,與藥物中鐵形成不易被腸道吸收的復合物,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有的藥品的產(chǎn)品說明上就印刷了禁服和忌服的食品名稱。那么,服用西藥有哪些食物禁忌呢?兒童0家教0幼兒0教育

    治療菌痢的藥物痢特靈以及治療腎性高血壓的藥物優(yōu)降寧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不得與含酪胺的食物同時服用,如腌魚、蠶豆、啤酒、陳奶酪、酸牛奶、紅葡萄酒、牛肉雞肝、咖啡、巧克力等。因這些食物與藥物同服后,會使血壓升高,引起頭痛等癥狀。

    相關信息

    兒童中藥的煎服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兒科領域疾病格局的重大變化,目前中醫(yī)藥防治兒童常見病、難治病癥的優(yōu)勢已受到國內(nèi)外醫(yī)學界的關注。由于中藥療效顯著,副作用少,越來越多的家長求治于中醫(yī)中藥。水煎中藥口服是最傳統(tǒng)的方法之一,又是最基本的給藥途徑。若不掌握煎服兒童中藥的方法,不僅給服藥治療帶來諸多不便,也會對兒童的機體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兒科臨床工作者和患兒家長都應明確兒童中藥的煎服方法。

    1煎藥方法:發(fā)散類藥,如花、葉類煎藥時間要短,一般煎沸后可繼續(xù)前5~10分鐘;補益類藥及仁、殼類中藥的前煮時間宜長些,煮沸后宜再前20分鐘。無論發(fā)散藥,或是補益類藥物均應以文火(慢火)為度。煎煮兒童中藥湯劑,有的需先煎、后下、包煎、沖服等,醫(yī)師應給予詳細的說明。尤其對需要特別處理的藥物,應按醫(yī)師的要求認真執(zhí)行,以求獲得確切的良效。

    2煎出藥量:由于兒童胃容量小,尤其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藥量掌握不準確就容易造成兒童嘔吐,甚至嗆咳,影響兒童的恢復與治療。因此,煎出的藥量應以兒童的年齡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煎出藥量,嬰兒60-80毫升,幼兒100-150毫升,學齡前兒童150~200毫升,學齡期兒童200-300毫升為宜,藥量應盡可能濃縮至兒童所需要之藥量。

    3服藥時間:兒童喂服中藥應在兩餐(或兩次喂奶)之間進行,這樣有利于藥物充分吸收和利用。飯前服藥容易刺激胃腸黏膜,飯后服藥容易造成嘔吐等不良反應。原則上應在飯后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喂服為宜。根據(jù)兒童耐受情況,少量多次喂服更好。

    4服藥方法:煎好中藥湯劑后,家長應先嘗一下,過熱容易燙傷兒童咽喉、食道、胃黏膜等,過涼又會造成胃部不適,還會影響藥效。兒童服湯劑時,盡可能鼓勵自取,或用小勺將藥液順嘴邊慢慢喂入。服藥后盡量休息一會兒,有利于藥物吸收,以免因活動量過大而引發(fā)嘔吐。服藥引,藥中盡可能不加糖,以免影響藥效。若方中確有苦寒藥加黃連、黃芩等,可加入適量甘草以減輕苦昧。兒童喂服湯藥難是兒科的一大問題,但它又是最古老、最傳統(tǒng)、最基本的給藥途徑。在努力進行小兒中藥劑型改革的同時,熟練掌握喂藥的正確方法非常必要。對兒童喂服中藥湯劑既要有耐心,又要細心,不可再喂幾口水或甜食。對拒服中藥湯劑的兒童,可固定其頭部,用小匙將藥送至舌根部或舌兩側(cè),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提鼻或順舌面在倒喂藥,以免嗆入氣管。

    5.兒童藥量:兒童應用中藥劑量,隨年齡大小,個體差異,病情輕重與緩急,醫(yī)者的經(jīng)驗不同而有差異。由于小兒服藥多有浪費,所以藥用劑量相對大些,但辛、熱、苦寒、攻伐之品用量須謹慎。如麻黃、附子、細辛、大黃、巴豆、黃連等。為計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折算兒童應用劑量:新生兒用成人量1/6;嬰兒用成人量1/4;幼兒可用成人量1/3;學齡前兒童可用成人量1/2;學齡期兒童可用成人量3/4或成人用量。兒童對藥物的反應較成人靈敏,服藥時須謹慎。雖然以上簡單介紹了煎服中藥的方法和技巧,但具體到某一方、某一藥、某一病證或某一兒童的身體狀態(tài),則需在臨床醫(yī)師的指導下區(qū)別對待。

更多中藥材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錢先生,30歲,年齡不大,但就覺得自己得心臟病了,像我剛才講的問題,心臟病所有的表現(xiàn)都有,哎,胸悶,胸疼,疼的不得了,覺得是心梗,然后心慌,心悸,心跳非常快,然后有瀕死感,有一天晚上就覺得,哎,我就疼的不行了,心跳也快,我......
  • 這個病案,是一位周女士40歲年齡,但是在辦公室工作,其實也是日曬不著,雨淋不著,本身皮膚保養(yǎng)挺好的,人氣質(zhì)啊,面貌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忽然這幾年就臉上開始長這黃褐斑了,大片大片的這種斑,就非??鄲?,這個斑怎么來的,本來挺漂亮一個女士,就一下檢......
  • 濕疹呢,比較痛苦,出水啊,又癢啊,大面積長了之后,整個臉上頭上都是,看起來也不好看,最大的問題在哪兒?反復發(fā)作,尤其是在夏天啊,為什么呢?因為夏天濕重,什么叫濕疹?濕邪浸淫皮膚,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于濕疹方面的病例。這個患者呢,楊先生......
  • 經(jīng)絡中醫(yī)來講是整個身體氣運行的一個通道,而且它對人體作用的確非常大,因為我們中醫(yī)講說人這個臟腑之間互為表里,比如說肺和大腸相為表里,心與小腸為表里,脾與胃為表里,這表里怎么實現(xiàn)呢?它怎么連接的?實際上就是通過經(jīng)絡進行連接,就研究咱們這個中醫(yī)......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退熱截虐。采收加工除去雜質(zhì)和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藥材性狀:跟較細,圓錐形,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頭處多具細密環(huán)紋,質(zhì)稍軟,易折斷,斷面裂平坦,不顯纖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