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醫(yī)方劑(一)
【辨證】風熱停留。
【治法】疏風清熱。
【方名】白薇丸加味。
【組成】防風10克,羌活10克,白薇10克,白蒺藜10克,石榴皮10克,蒲公英12克,銀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審視瑤函》。
中醫(yī)方劑(二)
【辨證】風熱上攻。
【治法】祛風清熱,消腫散結。
【方名】驅風散熱飲子加減。
【組成】羌活8克,薄荷6克,防風8克,牛蒡子10克,銀花12克,連翹12克,山梔10克,蓮子芯8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
【出處】《中醫(yī)眼科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醫(yī)方劑(一)
【辨證】風熱停留。
【治法】疏風清熱。
【方名】白薇丸加味。
【組成】防風10克,羌活10克,白薇10克,白蒺藜10克,石榴皮10克,蒲公英12克,銀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審視瑤函》。
中醫(yī)方劑(二)
【辨證】風熱上攻。
【治法】祛風清熱,消腫散結。
【方名】驅風散熱飲子加減。
【組成】羌活8克,薄荷6克,防風8克,牛蒡子10克,銀花12克,連翹12克,山梔10克,蓮子芯8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醫(yī)眼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