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慢性咽炎怎樣運用中醫(yī)藥治療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咽炎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茩z查法,將局部癥狀與全身癥狀結(jié)合起來進行辨證,根據(jù)人的體質(zhì)、年齡、季節(jié)等因素,提出具體的治法和方藥。其對慢性咽炎的辨證施治內(nèi)容為:

    (1)肺腎陰虛證:表現(xiàn)為咽干刺癢微痛,灼熱不適,夜間尤甚,咽腔微紅腫脹,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治宜滋養(yǎng)肺腎,降火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湯加減。藥用:百合15g,生地黃15g,熟地黃15g,玄參15g,麥冬12g,當(dāng)歸12g,川貝母12g,桔梗10g,牛膝20g,甘草6g。咽干甚,加北沙參15g,天花粉12g;陰虛夾痰,加丹皮15g,丹參15g。

    (2)肝經(jīng)郁熱證:咽部悶脹不舒,異物感明顯,情志不暢時尤甚,急躁易怒,胸脅悶脹;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宜疏肝清熱,理氣利咽。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藥用:丹皮15g,梔子12g,柴胡12g,郁金12g,茯苓12g,薄荷10g,當(dāng)歸12g,生白芍15g,蘇梗10g,甘草6g。咽底赤瘰多,加僵蠶15g、生牡蠣15g。

    (3)氣血瘀阻證:咽干刺痛,夜間痛甚,活動后減輕,咽腔暗紅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脈澀。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利咽。方用活血利咽湯。藥用:當(dāng)歸15g,紅花10g,桃仁12g,生地黃15g,枳殼12g,桔梗10g,土元10g,山豆根12g,甘草3g。

    (4)痰濕上結(jié)證:咽異物感明顯,咽腔色淡或淡紅,腫脹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脅悶脹,泛惡欲嘔,脘悶納呆,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或弦。治宜燥濕化痰,散結(jié)利咽。方用化痰利咽湯。藥用:制半夏12g,陳皮15g,茯苓12g,膽南星10g,僵蠶15g,蘇梗15g,浙貝母15g,海浮石15g,甘草3g。

    (5)腎陽虛弱證:咽部不適,緊悶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腫,如豬油樣,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熱飲,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腎壯陽,散寒利咽。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藥用:制附子6g,肉蓯蓉6g,肉桂6g,熟地黃15g,山藥12g,山萸肉12g,丹皮10g,澤瀉12g,茯苓15g,細(xì)辛3g。納差者,加扁豆15g,砂仁10g;肢冷畏寒,加桂枝12g,狗脊12g。

更多中藥材
  •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調(diào)節(jié)飲食,這是最不花錢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藥期間干鍋燒烤,路邊攤小吃,煙酒辛辣,通通需要忌口,平時啊,可以選擇一些既清淡又有營養(yǎng)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就是需要調(diào)節(jié)情志,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一些事情,讓自......
  • 第一,我們胃痛,胃脹,兩脅脹痛,噯氣,生氣的時候加劇疼痛,與情緒相關(guān)的胃部癥狀,那么一般與肝氣郁結(jié),肝橫逆犯胃它是有關(guān)系的,這個時候需要疏肝和胃來進行調(diào)理。第二,吐酸,夫酸者肝木之位,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則肝木自盛,故為酸也。明代宮廷賢的論......
  • 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歸脾丸的其他的作用。歸脾丸是中藥著名的一個方劑,它的主要成分是黨參、白術(shù)、黃芪、甘草、當(dāng)歸、茯苓、遠(yuǎn)志、酸棗仁、龍眼肉、木香、大棗等等的組成,它的作用是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所以它主要治療的是心脾兩虛,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古方,用來解決脾虛脾濕、脾寒、脾積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問題。這個古方其實就是實皮散,它是由檳榔、茯苓、白術(shù)等等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決脾虛脾濕的問題。其中呢,檳榔破積,降氣行滯,作用于胃和大腸經(jīng),并且有降氣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濕體質(zhì)的人身體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軟,贅肉比較明顯。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膚出油比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懶動。大家發(fā)現(xiàn)有上述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許暗示你也存在著水濕之氣比較重的問題,建議要及時調(diào)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