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蒙醫(yī)學以陰陽五行、五元學說理論為指導,貫穿了人與自然的整體觀。內容包括三根、七素的物質基礎,辨證施治的基本方法等。據蒙古古代史以及許多文學藝術作品的記載,古代蒙古人稱蒼穹為“父天”(陽),稱世界為“母地”(陰),并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種物質(木、火、土、金、水)的運動與變化所構成的,因而稱之為“五大要素”,亦稱“五行學說”?!栋琢鹆А芬粫姓J為土、水、火、氣、空為構成一切物質的本基,俗稱“五元學說”。蒙醫(yī)學中認為父精、母血是以五元為基因,經復雜的量和質的變化聚合而成,人體的本基是“赫依”、“希拉”、“巴達干”三根。赫依屬氣,希拉屬火,巴達干屬土和水。
蒙醫(yī)以“赫依”、“希拉”、“巴達干”三根的關系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所謂“赫依”,是指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生命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赫依”在發(fā)揮作用。凡是思維、語言、動作及各臟器的功能活動,皆受“赫依”支配。如果“赫依”的功能失常,則會導致臟腑功能減弱,表現(xiàn)為神志異常、失眠、健忘、疲乏、眩暈、麻木、抽搐、癱瘓等?!跋@庇谢馃嶂?,在臟腑中與膽的關系最為密切。機體的體溫、各組織器官的熱能及精神的振奮等都是“希拉”在發(fā)揮作用?!跋@逼?則可發(fā)生各種溫熱病,如黃疸、口苦、吐酸、煩渴、神情狂躁等機能亢盛的表現(xiàn),都屬于“希拉”的失常?!鞍瓦_干”是指體內的一種粘液狀物質,具有寒性的特征。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巴達干”能滋潤皮膚,濡養(yǎng)組織器官,滑利關節(jié),化為唾液、胃液、痰液等分泌物。“巴達干”的功能失調,除表現(xiàn)為一般寒性征象外,還易導致水液的停滯不化而出現(xiàn)各種分泌物增多的現(xiàn)象,如浮腫、胸水、腹水、痰多、吐清水、婦
女白帶多等。此外,中醫(yī)屬于痰濁蒙蔽的嗜睡、癡呆及濕困脾胃的消化不良等病證,在蒙醫(yī)中也屬“巴達干”的病證范圍。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赫依”、“希拉”、“巴達干”三者協(xié)調一致,保持相對平衡;如果三者的平衡關系失調,則產生各種病理變化。若以“赫依”與“希拉”的關系失調為主,則產生陽熱亢盛一類病變;若以“赫依”與“巴達干”的關系失調為主,則出現(xiàn)陰寒及水液不化一類病變。
蒙醫(yī)學中的“赫依”含有氣、風、神經、經絡之意,屬中性,助陽則陽盛,助陰則陰盛;“希拉”含有火、熱、膽之意,屬熱性;“巴達干”含有津液、寒、痰之意,屬寒性?!昂找馈?、“希拉”、“巴達干”三根為人體之本基,概括為陰、陽、氣。
蒙醫(yī)以“七素”作為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包括水谷精微(透明液體)、血、肉、脂、骨、髓、精液?!昂找馈?、“希拉”、“巴達干”與“七素”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蒙醫(yī)的辨證方法主要有病因辨證、病位辨證及論病辨證等。此外,尚有探查性服藥的辨證方法,多用于疑難病證。
施治的主要內容包括立法、處方、手術等。蒙醫(yī)有清、解、溫、補、和、□、吐、下、靜、養(yǎng)十法;還有燥“希拉烏素”(黃水),殺“粘”(病菌、病毒),導熱、升溫等獨特的治療法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蒙醫(yī)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環(huán)境,生活習俗與疾病的關系。特別是
蒙古民族以肉、乳、炒米為主食,多見消化道疾病,故蒙醫(yī)認為胃為人體后天之本,飲食起居適宜尤為重要。在診治內科疾病時首先注意消化系統(tǒng)有無異常,新陳代謝有無障礙,把提高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放在治療的首位。因此,蒙醫(yī)對于胃腸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和很好的療效。
此外,尚有“臟腑說”、“白脈說”、“黑脈說”、“四季發(fā)病規(guī)律”、“南北人群發(fā)病差異”,以及瘟疫、熱病的獨特理論學說和治療方法,指導著蒙醫(yī)臨床實踐。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蒙醫(yī)學以陰陽五行、五元學說理論為指導,貫穿了人與自然的整體觀。內容包括三根、七素的物質基礎,辨證施治的基本方法等。據蒙古古代史以及許多文學藝術作品的記載,古代蒙古人稱蒼穹為“父天”(陽),稱世界為“母地”(陰),并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種物質(木、火、土、金、水)的運動與變化所構成的,因而稱之為“五大要素”,亦稱“五行學說”?!栋琢鹆А芬粫姓J為土、水、火、氣、空為構成一切物質的本基,俗稱“五元學說”。蒙醫(yī)學中認為父精、母血是以五元為基因,經復雜的量和質的變化聚合而成,人體的本基是“赫依”、“希拉”、“巴達干”三根。赫依屬氣,希拉屬火,巴達干屬土和水。
蒙醫(yī)以“赫依”、“希拉”、“巴達干”三根的關系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所謂“赫依”,是指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生命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赫依”在發(fā)揮作用。凡是思維、語言、動作及各臟器的功能活動,皆受“赫依”支配。如果“赫依”的功能失常,則會導致臟腑功能減弱,表現(xiàn)為神志異常、失眠、健忘、疲乏、眩暈、麻木、抽搐、癱瘓等?!跋@庇谢馃嶂?,在臟腑中與膽的關系最為密切。機體的體溫、各組織器官的熱能及精神的振奮等都是“希拉”在發(fā)揮作用?!跋@逼?則可發(fā)生各種溫熱病,如黃疸、口苦、吐酸、煩渴、神情狂躁等機能亢盛的表現(xiàn),都屬于“希拉”的失常?!鞍瓦_干”是指體內的一種粘液狀物質,具有寒性的特征。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巴達干”能滋潤皮膚,濡養(yǎng)組織器官,滑利關節(jié),化為唾液、胃液、痰液等分泌物。“巴達干”的功能失調,除表現(xiàn)為一般寒性征象外,還易導致水液的停滯不化而出現(xiàn)各種分泌物增多的現(xiàn)象,如浮腫、胸水、腹水、痰多、吐清水、婦
女白帶多等。此外,中醫(yī)屬于痰濁蒙蔽的嗜睡、癡呆及濕困脾胃的消化不良等病證,在蒙醫(yī)中也屬“巴達干”的病證范圍。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赫依”、“希拉”、“巴達干”三者協(xié)調一致,保持相對平衡;如果三者的平衡關系失調,則產生各種病理變化。若以“赫依”與“希拉”的關系失調為主,則產生陽熱亢盛一類病變;若以“赫依”與“巴達干”的關系失調為主,則出現(xiàn)陰寒及水液不化一類病變。
蒙醫(yī)學中的“赫依”含有氣、風、神經、經絡之意,屬中性,助陽則陽盛,助陰則陰盛;“希拉”含有火、熱、膽之意,屬熱性;“巴達干”含有津液、寒、痰之意,屬寒性?!昂找馈?、“希拉”、“巴達干”三根為人體之本基,概括為陰、陽、氣。
蒙醫(yī)以“七素”作為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包括水谷精微(透明液體)、血、肉、脂、骨、髓、精液?!昂找馈?、“希拉”、“巴達干”與“七素”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蒙醫(yī)的辨證方法主要有病因辨證、病位辨證及論病辨證等。此外,尚有探查性服藥的辨證方法,多用于疑難病證。
施治的主要內容包括立法、處方、手術等。蒙醫(yī)有清、解、溫、補、和、□、吐、下、靜、養(yǎng)十法;還有燥“希拉烏素”(黃水),殺“粘”(病菌、病毒),導熱、升溫等獨特的治療法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蒙醫(yī)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環(huán)境,生活習俗與疾病的關系。特別是
蒙古民族以肉、乳、炒米為主食,多見消化道疾病,故蒙醫(yī)認為胃為人體后天之本,飲食起居適宜尤為重要。在診治內科疾病時首先注意消化系統(tǒng)有無異常,新陳代謝有無障礙,把提高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放在治療的首位。因此,蒙醫(yī)對于胃腸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和很好的療效。
此外,尚有“臟腑說”、“白脈說”、“黑脈說”、“四季發(fā)病規(guī)律”、“南北人群發(fā)病差異”,以及瘟疫、熱病的獨特理論學說和治療方法,指導著蒙醫(yī)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