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口服湯劑比丸劑、膏劑、散劑、片劑等有吸收快、見效迅速的特點。但湯藥苦口,難以下咽,所以有人在服湯藥時加食糖減輕苦味。雖然這樣可使湯藥易服,但是藥效卻受到影響,甚至大為降低。那么,怎樣才能讓湯藥苦味減少了不影響藥效呢?
首先,熬好以后,將藥湯涼一段時間。人口腔內(nèi)的溫度一般在36.2℃至37.4℃之間,此溫度時味覺神經(jīng)最靈敏。如所服湯藥的溫度與口腔溫度一致,則湯藥的苦味也就最明顯。故服湯藥時,最好待藥液溫度降至36℃以下時飲用,一般可掌握在20—30℃之間,此時飲服湯藥苦味及異味最輕。
其次,飲服時,迅速將藥液含至舌根部咽下。因為舌尖部對味覺最為敏感,減少湯藥與舌尖部的接觸和在口中的停留時間,也會使你覺得苦味大減。
第三,服完后,要及時喝些溫開水,既有助于胃腸對藥物更好的吸收,又可清除口腔中殘留湯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口服湯劑比丸劑、膏劑、散劑、片劑等有吸收快、見效迅速的特點。但湯藥苦口,難以下咽,所以有人在服湯藥時加食糖減輕苦味。雖然這樣可使湯藥易服,但是藥效卻受到影響,甚至大為降低。那么,怎樣才能讓湯藥苦味減少了不影響藥效呢?
首先,熬好以后,將藥湯涼一段時間。人口腔內(nèi)的溫度一般在36.2℃至37.4℃之間,此溫度時味覺神經(jīng)最靈敏。如所服湯藥的溫度與口腔溫度一致,則湯藥的苦味也就最明顯。故服湯藥時,最好待藥液溫度降至36℃以下時飲用,一般可掌握在20—30℃之間,此時飲服湯藥苦味及異味最輕。
其次,飲服時,迅速將藥液含至舌根部咽下。因為舌尖部對味覺最為敏感,減少湯藥與舌尖部的接觸和在口中的停留時間,也會使你覺得苦味大減。
第三,服完后,要及時喝些溫開水,既有助于胃腸對藥物更好的吸收,又可清除口腔中殘留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