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采收原則

    用有效成分含量或有效成分總量來指導中草藥的采收,雖然比較合理,但還需要做大量的科研工作,同時很多中草藥有效成分尚未明了,因此,利用傳統(tǒng)的采藥經驗及根據各種藥用部分的生長特點,分別掌握合理的采收季節(jié),仍是十分重要的。

    (一)根和根莖類:宜在植物生長停止,花葉萎謝的休眠期,或在春季發(fā)芽前采集。但也有例外情況,如柴胡、明黨參在春天采較好,孩兒參則在夏季采集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不易尋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間采挖。

    (二)葉類和全草:應在植物生長最旺盛時,或在花蕾將開放時,或在花盛開而果實種子尚未成熟時采收。但桑葉需經霜后采收,枇杷葉、銀杏葉需落地后收集。

    (三)樹皮和根皮:樹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含量既高,也易于剝離。根皮多在秋季采收。因為樹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損害植物生長,應當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皮的采收可結合林木采伐來進行。

    (四)花類:一般在花開放時采收。有些則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蛔篙、丁香等。此外如除蟲菊,宜在花頭半開放時采收,紅花則在花冠由黃變橙紅時采收為宜。

    (五)果實、種子:應在已成熟或將成熟時采收,少數(shù)用未成熟的果實,如積實。種子多應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六)菌、藻、孢粉類藥材:各自情況不一,如麥角在寄主(黑麥等)收割前采收,生物堿含量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質量較好,馬勃應在子實體剛成熟期采收,過遲則孢子飛散。

    (七)動物類:昆蟲類藥材,必須掌握其孵化發(fā)育活動季節(jié)。以卵鞘入藥的,如桑螵蛸,則三月收集,過時則蟲卵孵化成蟲影響藥效,以成蟲人藥的,均應在活動期捕捉,有翅昆蟲,在清晨露水未干時便于捕捉,兩棲動物如蛤士膜,則于秋末當其進入”冬眠期”時捕捉;鹿茸須在清明后適時采收,過時則角化。

    采收中應注意的事項

    (一)擴大藥用部分:如杜仲為喬木,藥用樹皮,通過對樹皮、樹枝、葉及種子中化學成分的分析,枝、葉中也含有與樹皮相似成分,可代杜仲皮入藥,蛔篙原用花蕾,但經試驗,養(yǎng)期葉中也含有山道年,含量與花蕾相似,也可藥用,浙貝母花制成流浸膏或浸膏片,可代浙貝母入藥。動物類藥材中有以僵蛹代僵蠶等

    (二)保護野生藥源

    1.計劃采藥,不要積壓浪費,有些中草藥,如鈴蘭,久貯易失效。

    2.合理采收,只用地上部份看要留根,一般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輪采。動物藥材如以鋸茸代砍茸,活麝取香等。

    3.封山育藥,有條件的地方,在查清當?shù)厮幵春蛯嶋H需要之后,把所屬山地分區(qū)輪采,實行封山育藥。

更多中藥材
  • 大家都應該知道,黨參是一種非常珍貴有用的中藥材。大家也應該都有見過黨參,黨參的顏色和模樣都是不非常的好看的,但是營養(yǎng)價值卻不是一般的高的。黨參的種類有非常的多種,單單中國就有了三十九種黨參?,F(xiàn)在有很多人把黨參拿去泡水喝,這種做法是不是正確的......
  • 我們眼睛之所以會長出黑眼圈,主要是因為平時經常熬夜,或者是平時情緒不穩(wěn)定,亦或者是眼睛過于疲勞,另外,歲數(shù)大了之后,眼部周圍皮膚逐漸衰老,靜脈血管里面的血液流速放緩,最后也會使得眼睛出現(xiàn)黑眼圈。當眼睛有黑眼圈之后,往往預示著身體循環(huán)代謝放緩......
  • 靜脈炎的疾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這樣的疾病對患者的危害是特別明顯的,而且還嚴重影響到得病患者在平時的工作還有生活,特別是對心理的影響最嚴重,得了這樣的疾病主要是在平時的時候進行調理,其實靜脈炎的中醫(yī)療法效果一般也是比較明顯的,下面主要和大家介......
  • 相信我們都有睡覺之前泡腳的習慣,對于睡前泡腳其實有很多的好處,能幫助我們緩解一天的疲勞,對于很多患有疾病的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我們都知道中藥材其實有很多的功效,所以現(xiàn)在的人們常常利用中藥材泡腳,對于不同的中草藥其實效果是不同的。那么......
  • 有人把蛇當寵物養(yǎng),有人對蛇避之不及,有人把蛇作為滋補美味的食物。蛇的毒性很強,如果被毒蛇咬傷,小則有中毒的癥狀,大則有生命危險。那么,我們可以利用中藥治療蛇毒,我國在中藥的研究上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不少中藥治療蛇毒的經驗。下面就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