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醫(yī)博士
中醫(y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干姜,味辛、性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
最近天氣明顯冷了,全國各地氣溫驟降。這樣的天氣里,和大家談?wù)劷伞?/p>
姜,中國人很早就開始應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面就有,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里也大量應用。姜有干姜、生姜、煨姜、姜皮、炮姜等,這個干姜不是指生姜直接曬干,民國時期著名的中醫(yī)張錫純說過,姜的根莖叫母姜,母姜曬干叫干姜,如果母姜放入地下發(fā)芽,長出其他根莖,這些當年生的莖塊叫生姜,所以生姜不是母姜,生姜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點,以發(fā)散為主。
生姜是我們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就很喜歡吃姜,后世很多文人都據(jù)此愛姜。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jù)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揮發(fā)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增進食欲,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yī)生開處方”。當然,嚴格地說,有熱證的人還是不適合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卜夏吃姜”,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原來,夏天人們常吃很多冷飲、涼的食物,脾胃的陽氣很容易受損。我們吃點姜,就可以防止出現(xiàn)這個問題;冬天的時候,人們常吃很多肉食,這樣脾胃的運化也容易出問題,多吃點蘿卜可以促進消化。
中醫(y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首先說生姜解表散寒,如果被冷風吹著,切幾片姜,熬水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溫暖起來,甚至會出汗。這樣寒邪就被排出了。
生姜的另一個作用是止嘔,如果脾胃不和,引起嘔吐,此時絞點姜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嘔,效果很好。姜汁做法:把生姜搗碎,加一點水,攪拌,瀝出汁液,即可。
至于化痰止咳,是指因寒導致的咳嗽,或者有寒痰,在方子里加入生姜,則效果不錯。在《傷寒論》里一共用到生姜39次,基本上均用來散寒、止嘔、化痰。
如果冬天特別寒冷,早晨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冷氣,有的人會覺得胃難受??刹扇∵@個辦法:出門時在嘴里含片生姜,讓唾液慢慢和姜汁混合,緩緩咽下。此即《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所說:“早行,宜含一塊(生姜),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瘴氣?!?/p>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干姜,味辛、性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
現(xiàn)在認為,干姜可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生姜和干姜不同,生姜發(fā)散力比較大,有發(fā)汗的作用;干姜發(fā)汗的作用不大,它是一味溫里藥物。中醫(yī)有句話叫“附子非干姜不熱”,《傷寒論》有一個著名的溫陽方——四逆湯中,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來回陽救逆。當人病重,陽氣虛微,此時正氣無法祛邪外出,使用四逆湯,會振奮人的陽氣,使得患者出現(xiàn)生機。
冬天,有時穿得少了,或在室外時間長了,會引起腹痛,有的女士會更嚴重一些。如果有干姜粉(超市有售),可以沖服一點,起到暖中的作用。同時用熱水泡泡腳,腹痛會很快緩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醫(yī)博士
中醫(y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干姜,味辛、性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
最近天氣明顯冷了,全國各地氣溫驟降。這樣的天氣里,和大家談?wù)劷伞?/p>
姜,中國人很早就開始應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面就有,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里也大量應用。姜有干姜、生姜、煨姜、姜皮、炮姜等,這個干姜不是指生姜直接曬干,民國時期著名的中醫(yī)張錫純說過,姜的根莖叫母姜,母姜曬干叫干姜,如果母姜放入地下發(fā)芽,長出其他根莖,這些當年生的莖塊叫生姜,所以生姜不是母姜,生姜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點,以發(fā)散為主。
生姜是我們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就很喜歡吃姜,后世很多文人都據(jù)此愛姜。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jù)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揮發(fā)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增進食欲,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yī)生開處方”。當然,嚴格地說,有熱證的人還是不適合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卜夏吃姜”,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原來,夏天人們常吃很多冷飲、涼的食物,脾胃的陽氣很容易受損。我們吃點姜,就可以防止出現(xiàn)這個問題;冬天的時候,人們常吃很多肉食,這樣脾胃的運化也容易出問題,多吃點蘿卜可以促進消化。
中醫(y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首先說生姜解表散寒,如果被冷風吹著,切幾片姜,熬水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溫暖起來,甚至會出汗。這樣寒邪就被排出了。
生姜的另一個作用是止嘔,如果脾胃不和,引起嘔吐,此時絞點姜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嘔,效果很好。姜汁做法:把生姜搗碎,加一點水,攪拌,瀝出汁液,即可。
至于化痰止咳,是指因寒導致的咳嗽,或者有寒痰,在方子里加入生姜,則效果不錯。在《傷寒論》里一共用到生姜39次,基本上均用來散寒、止嘔、化痰。
如果冬天特別寒冷,早晨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冷氣,有的人會覺得胃難受??刹扇∵@個辦法:出門時在嘴里含片生姜,讓唾液慢慢和姜汁混合,緩緩咽下。此即《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所說:“早行,宜含一塊(生姜),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瘴氣?!?/p>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干姜,味辛、性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
現(xiàn)在認為,干姜可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生姜和干姜不同,生姜發(fā)散力比較大,有發(fā)汗的作用;干姜發(fā)汗的作用不大,它是一味溫里藥物。中醫(yī)有句話叫“附子非干姜不熱”,《傷寒論》有一個著名的溫陽方——四逆湯中,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來回陽救逆。當人病重,陽氣虛微,此時正氣無法祛邪外出,使用四逆湯,會振奮人的陽氣,使得患者出現(xiàn)生機。
冬天,有時穿得少了,或在室外時間長了,會引起腹痛,有的女士會更嚴重一些。如果有干姜粉(超市有售),可以沖服一點,起到暖中的作用。同時用熱水泡泡腳,腹痛會很快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