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少陰病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此外感之寒涼,由太陽直透少陰,乃太陽與少陰合病也。為少陰與太陽合病,是以少陰已為寒涼所傷,而外表縱有發(fā)熱之時,然此非外表之壯熱,乃惡寒中之發(fā)熱耳。是以其脈不浮而沉,蓋少陰之脈微細,微細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黃以解外寒,而復佐以辛溫香竄之細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黃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陽透入之寒,仍由太陽作汗而解,此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妙用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麻黃二兩去節(ji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細辛二兩,折為今之六錢,復三分之一劑中仍有二錢,而后世對于細辛有服不過錢之說,張隱庵曾明辯其非。二錢非不可用,而欲免病家之疑,用一錢亦可奏效。蓋凡宜發(fā)汗之病,其脈皆浮,此獨脈沉,而欲發(fā)其汗,故宜用細辛輔之,至謂用一錢亦可奏效者,因細辛之性原甚猛烈,一錢亦不為少矣。

    此方若少陰病初得之,但惡寒不發(fā)熱者,亦可用。曾治一少年,時當夏季,午間恣食西瓜,因夜間失眠,遂于食余當窗酣睡,值東風驟至,天氣忽變寒涼,因而凍醒,其未醒之先,又復夢中遺精,醒后遂覺周身寒涼抖戰(zhàn),腹中隱隱作疼,須臾覺疼浸加劇。急迎為延醫(yī),其脈微細若無,為疏方,用麻黃二錢,烏附子三錢,細辛一錢,熟地黃一兩,生山藥、凈萸肉各五錢,干姜三錢,公丁香十粒,共煎湯服之,服后溫復,周身得微汗,抖戰(zhàn)與腹疼皆愈。此于麻黃附子細辛湯外而復加藥數(shù)味者,為其少陰暴虛腹中疼痛也。

    李××,夏日得少陰傷寒,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山藥、大熟地二味治愈。

更多中藥材
  • 首先說一下這個寒熱錯雜癥啊,這是中醫(yī)一個癥型名詞,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癥,又有熱癥,有哪幾種情形呢?其實在臨床我們常見的類型,一種就是濕熱證,這個濕熱證呢,我們說中醫(yī)體內(nèi)有濕熱之邪,患者就問,我濕熱為什么我還怕冷,這個就是取......
  • 脾虛呢,大家在臨床都比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時候,大夫都會說脾虛,脾虛包括氣血不足,包括脾氣虛,包括胃陰虛,包括脾氣虛是不是夾有濕盛,這個呢,在臨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脾虛就補脾,就補氣血,平常日吃點黃芪,是不是氣血就會......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42歲的男性,他來找我的時候主要表現(xiàn)就是這個,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個脹悶,還有呢就是平時工作的時候容易生氣,心煩,晚上睡覺呢也是特別容易做噩夢。我看了一下他的脈象呢,是弦滑脈,苔是白膩,有齒痕。從上面這些表現(xiàn)呢,中醫(yī)就給......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jié)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jīng)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炎癥改變,結(jié)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jié)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
  • 就是這個濕啊,主要是從我們脾胃來的啊,因為中醫(yī)講究脾胃是來運化水濕的,脾胃的功能減弱啊,也就是脾胃氣虛了,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就會導致這個水濕之氣在人體內(nèi)積聚,積聚以后成為這個濕邪,我們一般就叫做寒濕。濕邪呢分為寒濕,也分為這個濕熱,就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