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口干癥從脾論治要點

    曲淑芹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院

    口干癥是臨床常見癥狀,自覺口干難忍,甚至伴有心煩不寧??诟砂Y可以是單獨的一個癥狀,也常見于某些疾病過程中。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口干癥由于脾虛濕阻所致者占相當比例,但常常未被認識,來就診的某些病人明明是脾虛表現(xiàn),卻已經(jīng)服用清熱瀉火或滋陰降火藥物,忽略了四診要點。

    脾虛口干證四診要點 口干、或口黏膩、或自述不愿張嘴說話、口渴不欲飲水、或口渴喜溫飲、或稀便、或便溏,舌體胖大、或有齒印,舌質(zhì)淡、或淡絳、或淡紫,舌苔白、或白膩、或有白涎,脈沉、或弦。

    口干癥證候鑒別 (1)陰虛火旺證:口干、口渴喜飲、頻頻少飲,舌體正常、或舌體瘦薄、或舌體有裂紋,舌質(zhì)紅、或紅絳,舌苔見少苔、或無苔,脈細、或弦細、或沉。(2)熱邪內(nèi)盛:口干渴喜涼飲,舌質(zhì)紅,舌苔黃、脈洪數(shù)、或脈弦數(shù)。(3)秋燥當令:口干燥在初秋,口干咽燥,唇裂。

    辨證分析 脾位于中焦,具有主運化、升清等功能,脾主運化是指有主管消化飲食和吸收運輸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水谷精微的輸布賴脾的升清功能;脾開竅于口,《靈樞·脈度篇》:“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矣?!庇捎谒伢w脾胃虛弱、或飲食失調(diào)、勞倦所傷導致脾運化功能失司,脾失運化,不能升清;濕邪內(nèi)生,阻遏陽氣,津不能上承,而致口干、口黏膩,并有特征性舌診征象。

    脾虛口干證治療 治療的核心是健脾化濕。濕蘊容易化熱,酌加燥濕清熱之品,如用小劑量黃連等,以燥濕清熱醒脾。常用方劑香砂養(yǎng)胃丸、半夏瀉心湯、苓桂術(shù)甘湯等加減化裁;常用藥物:黃芪、白術(shù)、茯苓、砂仁、升麻、黃連、桂枝、半夏、香附、合歡等等,辨證立法譴方用藥。脾虛濕阻證若過用滋膩藥物,就會進一步阻礙脾陽、脾虛不運,加重口干癥狀;若過用苦寒清熱藥物,損傷脾胃功能,口干癥狀也不能緩解。

    《內(nèi)經(jīng)》說:“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善者不見,惡者可見”;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內(nèi)、見微知著,以常達變;辨證是中醫(yī)診療的核心靈魂,四診要點是其載體,掌握四診技能,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更好地發(fā)揮中醫(yī)治療優(yōu)勢,有關(guān)口干癥既見于陰虛火旺所致,也見于脾虛濕阻所致,只有辨證論治,掌握四診技能,才能取得臨床療效。

更多中藥材
  • 在古代的時候,女性一直都處在地位低下的情況,有很多女性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嫁人,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要懷孕生子,所以體虛的女性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胎動不安或者是見紅的情況;艾葉有治療胎動不安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溫經(jīng)止血,是不錯的藥材,那么究竟艾......
  • 地錦草,是一種非常有名的中醫(yī)藥材。地錦草,一般是一年兩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時候人們就可以收獲了。地錦草的外貌并沒有多么出眾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綠色的植株。地錦草的藥用價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錦草的藥用價值有什么。那么,......
  • 蘿卜可以說一樣是渾身是寶的食物,蘿卜可以做成菜或是湯,在我們享受蘿卜的美味時有的時候我們卻忽略了蘿卜籽的功效,蘿卜籽有消食的作用,而且還不不理氣并且化痰,平時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喝,對于治療胃不舒服和消化不良效果很好,通過下文我們一起......
  • 養(yǎng)生節(jié)目雖然在這幾年才開始變得流行,但是養(yǎng)生這一概念卻不是剛剛興起的,我們的祖先在很久之前就總結(jié)出了各種通過飲食來養(yǎng)生的目的,比如人們對于吃特定食物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老人長高速我們要在早上的時候吃生姜,晚上的時候吃蘿卜,這樣做的原理是什么......
  • 咽炎是我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咽喉部位炎癥長期反復發(fā)作所導致的。咽炎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兩種,急性咽炎一般主要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咳嗽、發(fā)燒等癥狀,如果一旦轉(zhuǎn)為慢性咽炎,則很有可能導致咽喉部位各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所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