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蔡曉剛 山西省洪洞縣中醫(yī)醫(yī)院
在臨床工作中,常會遇到由于腦血管疾病引起的癱瘓患者患側上肢(尤其是手部)出現腫脹、脫屑的情況,采取中西藥物及一般常規(guī)穴位治療療效欠佳,久治不愈者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主要與靜脈回流和營養(yǎng)代謝障礙有關。中醫(yī)學早在《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中就有“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血證論·吐血篇》中亦有“瘓血化水,亦發(fā)水腫,是血病而兼水也”這樣的論述。由此可見絡脈閉阻,氣虛不能載血如序運行是導致偏癱后上肢腫脹的原因。治宜補氣逐瘀,疏經通絡,祛瘀生新,選取十宣穴。
令患者取舒適仰臥位,在患肢手腕部系止血帶,術者右手持小號三棱針對準消毒后的十宣穴處快速點刺,接著術者用雙手拇、食指分別由手掌部向手指末端擠壓,每處擠出不少于2毫升的血液。為便于瘀血等能夠順利外泄,在擠壓時可以用95%的酒精反復搽拭針刺處。術畢將止血帶解除,再常規(guī)消毒。針刺處當天24小時內應保持干燥、清潔,禁止?jié)袼8羧拯c刺放血一次,直至腫脹、脫屑完全消失。同時可以配合不定時的對患肢進行按、揉、捏等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動活動,患者坐位時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撐物將患肢末端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臥位時患肢末端應用柔軟的物品墊高10厘米許,以減少因重力對灌注的影響,幫助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十宣穴位于10個手指尖端的正中,距指甲3至4毫米處,左右手共10個穴。中醫(yī)學認為,手(足)尖端部是手(足)陰陽經脈的交接處,《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言:“十宣,奇穴。……三棱針或粗針刺出血。主治一切急性病之失神……”三棱針點刺十宣穴,可以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huán)和神經營養(yǎng)功能,降低局部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從而恢復肢體局部神經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時通過神經反射功能刺激、喚醒和恢復腦細胞活力。該法符合《靈樞經》“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苑陳則除之……出惡血也”的古訓。對于患有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蔡曉剛 山西省洪洞縣中醫(yī)醫(yī)院
在臨床工作中,常會遇到由于腦血管疾病引起的癱瘓患者患側上肢(尤其是手部)出現腫脹、脫屑的情況,采取中西藥物及一般常規(guī)穴位治療療效欠佳,久治不愈者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主要與靜脈回流和營養(yǎng)代謝障礙有關。中醫(yī)學早在《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中就有“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血證論·吐血篇》中亦有“瘓血化水,亦發(fā)水腫,是血病而兼水也”這樣的論述。由此可見絡脈閉阻,氣虛不能載血如序運行是導致偏癱后上肢腫脹的原因。治宜補氣逐瘀,疏經通絡,祛瘀生新,選取十宣穴。
令患者取舒適仰臥位,在患肢手腕部系止血帶,術者右手持小號三棱針對準消毒后的十宣穴處快速點刺,接著術者用雙手拇、食指分別由手掌部向手指末端擠壓,每處擠出不少于2毫升的血液。為便于瘀血等能夠順利外泄,在擠壓時可以用95%的酒精反復搽拭針刺處。術畢將止血帶解除,再常規(guī)消毒。針刺處當天24小時內應保持干燥、清潔,禁止?jié)袼8羧拯c刺放血一次,直至腫脹、脫屑完全消失。同時可以配合不定時的對患肢進行按、揉、捏等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動活動,患者坐位時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撐物將患肢末端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臥位時患肢末端應用柔軟的物品墊高10厘米許,以減少因重力對灌注的影響,幫助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十宣穴位于10個手指尖端的正中,距指甲3至4毫米處,左右手共10個穴。中醫(yī)學認為,手(足)尖端部是手(足)陰陽經脈的交接處,《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言:“十宣,奇穴。……三棱針或粗針刺出血。主治一切急性病之失神……”三棱針點刺十宣穴,可以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huán)和神經營養(yǎng)功能,降低局部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從而恢復肢體局部神經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時通過神經反射功能刺激、喚醒和恢復腦細胞活力。該法符合《靈樞經》“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苑陳則除之……出惡血也”的古訓。對于患有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