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拯陰理勞湯

    組成

    人參(6克)、麥門冬(12克)、白芍(12克)、生地黃(12克)、女貞子(12克)、龜板(15克)、當(dāng)歸(9克)、薏苡仁(9克)、橘紅(9克)、牡丹皮(9克)、蓮子肉(9克)、百合(9克)、炙甘草(6克)、大棗兩枚。

    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原始劑量缺,按常規(guī)劑量酌定。

    功效

    滋陰潤肺,益腎補虛。

    主治

    肺腎陰虛,癥見顴紅口干,骨蒸潮熱,盜汗體倦,咳嗽氣短,遺精滑泄,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慢性遷延性肝炎等病癥。

    1.更年期綜合征:本方隨證加減并配合心理療法治療更年期綜合征90例,療程為1~3個月。臨床療效評價以月經(jīng)紊亂、烘熱汗出、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不適癥狀消失為痊愈;癥狀明顯減輕或部分消失為有效。結(jié)果:經(jīng)治療后,痊愈47例,有效3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6.6%。(《北方藥學(xué)》2013年第8期)

    2.慢性遷延性肝炎:本方隨證加味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46例,療程為3個月。治療結(jié)束后,靜脈空腹抽血檢查肝功能,各項指標均正常為痊愈;若未達到正常值,但各項指標均有改善為好轉(zhuǎn);指標無好轉(zhuǎn)為無效。結(jié)果:痊愈23例,好轉(zhuǎn)1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0%?;颊呶逍臒?、心煩、眠差、口干苦、納少、作嘔、腹脹、牙鼻衄、乏力、脅痛癥狀均好轉(zhuǎn),80%以上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福建中醫(yī)藥》1989年第5期)

    方解

    拯陰理勞湯出自《醫(yī)宗必讀》,書云:“陰虛火動用拯陰,皮寒骨蒸咳嗽尋,食少痰多煩氣少”,陰虛火旺是本方的應(yīng)用要點。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的生脈飲為基礎(chǔ)方,以益氣生津,斂陰止汗;龜板為血肉有情之品,可滋補腎陰;蓮子、百合養(yǎng)肺陰,全方共奏氣陰雙補、金水相生之效。

    現(xiàn)代研究

    早期文獻報道本方可治療失眠、肺結(jié)核、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咽喉炎、小兒夏季熱等證屬陰津虧損的病癥。

    方歌

    暫缺。

    摘錄明·《醫(yī)宗必讀》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冰炭散處方山梔仁、香白芷等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冰炭散(《嵩崖尊生》卷六)。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二......
  • 處方制爐甘石9錢,龍衣(炙,研)3錢,冰片3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一切下疳及目疾。用法用量外用干摻,或麻油調(diào)搽;目疾蜜調(diào)點。如治目疾,去龍衣。摘錄《千金珍秘方選》......
  • 處方梔子仁 白芷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主鼻血不止。用法用量吹鼻中。摘錄《嵩崖尊生》卷六......
  • 處方辰砂1兩,冰片2錢,熊膽2錢。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腳底心爛。用法用量雞子白調(diào)搽,每日洗3次搽3次。摘錄《玉案》卷二......
  • 處方冰片、生大黃(打碎)各10克,75%酒精(或白酒)100毫升。制法共浸泡瓶中(振搖幾次),2小時后即可使用。功能主治據(jù)報道,用本方治療暑癤,一般涂搽1~4次即可痊愈。用法用量先把肥皂液洗患處,用溫開水去凈肥皂液,再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