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陽和解凝膏

    《中國藥典》:陽和解凝膏處方

    鮮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鮮鳳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烏20g 桂枝20g 大黃20g 當(dāng)歸20g 生草烏20g 生附子20g 地龍20g 僵蠶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蘞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續(xù)斷10g 防風(fēng)10g 荊芥10g 五靈脂10g 木香10g 香櫞10g 陳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沒藥20g 蘇合香40g 麝香10g

    性狀

    為攤于紙上的黑膏藥。

    炮制

    上二十七味,除蘇合香外,肉桂、乳香、沒藥粉碎成細(xì)粉,與麝香配研,過篩,混勻。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斷,與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鍋內(nèi)炸枯,去渣,濾過,煉至滴水成珠;另取紅丹750~1050g,加入油內(nèi),攪勻,收膏,將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蘇合香及上述粉末,攪勻,分?jǐn)傆诩埳?,即得?/p>功能主治

    溫陽化濕,消腫散結(jié)。用于陰疽,瘰疬末潰,寒濕痹痛。

    用法用量

    外用,加溫軟化,貼于患處。

    規(guī)格

    每張凈重(1)1.5g(2)3g(3)6g(4)9g

    貯藏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外科全生集》:陽和解凝膏別名

    陽和膏(《經(jīng)驗方》卷上)。

    處方

    新鮮大力子根、葉、梗1.5千克 活白鳳仙梗120克 川附 桂枝 大黃 當(dāng)歸 肉桂 官桂 草烏 川烏 地龍 僵蠶 赤芍 白芷 白蘞 白及各60克 川芎120克 續(xù)斷 防風(fēng) 荊芥 五靈脂 木香 香櫞 陳皮各30克 乳香末 沒藥末各60克蘇合油120克 麝香30克

    功能主治

    溫經(jīng)和陽,行氣活血,驅(qū)風(fēng)散寒,化痰通絡(luò)。治寒濕凝滯所致之陰疽、流注、瘰癘、凍瘡、乳癖等陰性瘡瘍;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瘧疾(貼背心)?,F(xiàn)用于淋巴腺結(jié)核及胸壁結(jié)核硬結(jié)期、I~Ⅱ度凍傷、骨與關(guān)節(jié)結(jié)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

    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鳳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藥入油內(nèi)煎枯,去滓濾凈;經(jīng)一宿油冷后稱準(zhǔn)份量,每500克油加黃丹(炒透)210克,攪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為度,離火稍冷;將后味研為細(xì)末,加入油內(nèi)攪和。半月后加熱烊化,攤布上,貼患處。

    摘錄《外科全生集》清·《外科全生集》:陽和解凝膏組成

    鮮牛蒡(大力子梗、葉、根)三斤(1500克),鮮白鳳仙梗四兩(120克),川芎一兩(30克),附子二兩(50克),桂枝二兩(60克),大黃二兩(60克),當(dāng)歸二兩(60克),肉桂二兩(60克),草烏二兩(60克),川烏二兩(60克),地龍二兩(60克),僵蠶一兩(60克),赤芍二兩(60克),白芷二兩(60克),白蘞二兩(60克),白及二兩(60克),乳香二兩(60克),沒藥二兩(60克),官桂二兩(60克),續(xù)斷一兩(30克),防風(fēng)一兩(30克),荊芥一兩(30克),五靈脂一兩(30克),木香一兩(30克),香櫞一兩(30克),陳皮一兩(30克),蘇合油四兩(120克),麝香一兩(30克),大麻油十斤(5000克)。

    用法

    制膏,外用。

    功效

    溫經(jīng)和陽,祛風(fēng)散寒,調(diào)氣活血,化痰通絡(luò)。

    主治

    主治陰疽、骨癆、流痰、骨瘤、乳痰、乳癖、肉癭等證,病灶特點為局部漫腫,隱痛,皮色不變或暗紅,不熱或微熱,病灶深著。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本方治療乳腺增生患者25例,對照組25例口服中藥乳癖消,療程為45天。治療前后自身比較及治療后組間綜合療效、乳痛、乳塊相關(guān)參數(shù)(大小、硬度、范圍)進(jìn)行評分。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2例,顯效5例,有效17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對照組有效23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2%。(《江西中醫(yī)藥》2014年第4期)

    方解

    陽和解凝膏主要用于治療陰疽腫痛之證。方以附子、肉桂、草烏、桂枝等熱藥溫經(jīng)散寒以達(dá)四肢之末;當(dāng)歸、川芎、赤芍、地龍等行氣活血之藥通經(jīng)活絡(luò),化瘀生新。臨床應(yīng)用以瘡瘍腫脹鈍痛、皮色不變?yōu)楸孀C要點。

    現(xiàn)代研究

    早期文獻(xiàn)報道本方可治療男性乳房異常發(fā)育癥。

    方歌

    解凝蒡透二烏當(dāng),附桂龍蠶芍芷黃,蘞及芎斷荊麝防,靈脂陳皮沒四香。

    摘錄清·《外科全生集》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生地3錢,丹參3錢,益母草3錢,烏賊骨6錢,茜草根(炒)1錢半,旱蓮草3錢,炒蘄艾3錢。功能主治養(yǎng)陰止血。主產(chǎn)后惡露不絕,量較多,色紅且有腥臭,腹部偶而作脹,口干心煩,舌淡紅苔黃,脈數(shù),屬血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 《傷科匯纂》卷七:安髓散處方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功能主治腦陷頭疼。用法用量生姜汁和酒服。摘錄《傷科匯纂》卷七《梅氏驗方新編》卷六:安髓散處方川芎1兩,香附1兩,白附子1兩,甘草1兩,白芷1兩,相草1兩,牡蠣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
  • 處方黑鉛2兩,水銀1兩,硫黃(細(xì)研)1兩。制法上先銷鉛成水,次下水銀攪令勻,良久,即下硫黃末,當(dāng)為碧色,勻攪,即去火放冷,細(xì)研如粉,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驚邪癲癇,天行熱病,心神狂亂。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新汲水研服之。摘錄《圣惠》卷......
  •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青黛5錢,百部1錢,山豆根1錢,人參3錢,茯苓5錢,天花粉3錢。功能主治補(bǔ)土瀉火,消痰逐邪。主肺氣虛而中邪,目見鬼神,口出胡言,或說刀斧砍傷,或言弓矢射中,滿身疼痛,呼號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十......
  •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安魂湯處方龍眼肉18克 酸棗仁(炒搗)12克 生龍骨(搗末)15克 生牡蠣(搗末)15克 清半夏9克 茯苓片9克 生赭石(軋細(xì))12克功能主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