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銀花解毒湯

    《瘍科心得集》卷上:銀花解毒湯處方

    金銀花 地丁 犀角 赤苓 連翹 丹皮 川連 夏枯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治風(fēng)火濕熱所致的癰疽疔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瘍科心得集》卷上清·《瘍科心得集》:銀花解毒湯組成

    金銀花、地丁草、犀角、赤苓、連翹、牡丹皮、川連、夏枯草。

    用法

    原方無劑量。水煎服。

    功效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主治

    主治熱毒蘊絡(luò),癰疽、疔瘡等癥。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癥。

    流行性腮腺炎:以本方湯加味口服配合青黛外敷治療80例,與利巴韋林、復(fù)合維生素B治療40例對照。療程5~7日,以腮腫及體溫的恢復(fù)為療效評價標準。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66例,顯效10例,好轉(zhuǎn)4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痊愈24例,顯效8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湖南中醫(yī)藥雜志》1998年第5期)

    方解

    銀花解毒湯原用于治療瘡瘍,癰癤而有紅、腫、熱、痛等。本方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夏枯草清瀉火熱,疏通郁滯,消腫散結(jié);地丁草解毒、涼血、消腫,與金銀花、連翹配伍,用于溫邪疫毒所致的高熱煩躁之癥;川連清瀉心胃之熱,涼肝膽,解熱毒;赤茯苓清熱利濕,引熱下行,使熱邪從小便而出;甘草生用,甘而微涼,瀉火解毒力佳,且能補虛護胃;牡丹皮、赤芍涼血化瘀,共奏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

    如見掀紅較甚、舌質(zhì)紅絳,方中犀角可換用水牛角,并加赤芍、大青葉;腫痛較甚,加乳香、沒藥、土貝母、七葉一枝花;兼有煩躁神昏,犀角換用水牛角,并加玳瑁;高熱便秘加大黃;乳痛腫痛,加蒲公英;療毒腫痛,加野菊花;目赤腫痛加黃菊花、谷精草;咽喉腫痛,加山豆根、射干;丹毒,加黃柏、生薏苡仁。本方亦用于牙周炎、丹毒等疾病的治療。

    方歌

    銀花解毒地丁草,犀角赤苓和連翹,川連枯草牡丹皮,清熱涼血解毒腫。

    摘錄清·《瘍科心得集》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安息香(別研)半兩,木香1兩,沉香1兩,訶黎勒皮(炮)2兩,桂(去粗皮)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仁1兩半,縮砂仁1兩半,芍藥1兩半,蓽澄茄1兩半,茴香子(微炒)1兩半,益智(去皮,炒)1兩半,五味子(微炒)1兩半,白豆蔻仁......
  • 處方安息香半兩,桃仁(麩炒)半兩,蓬莪術(shù)(濕紙裹煨)半兩,史君子(焙)半兩,干蝎1分,阿魏1錢,茴香(炒)3錢。制法阿魏、安息香,酒少許,湯內(nèi)蒸,去土沙,入余藥末研,煉蜜為膏,如皂子大。功能主治氣釣,內(nèi)釣,蟲痛,外疝,心腹痛。用法用量本方改......
  • 《直指小兒》卷一引建陽劉參議方:安驚丸處方遠志肉(姜汁浸,焙)半兩,凈鐵粉半兩,朱砂半兩,人參半兩,茯神半兩,全蝎21個(焙),南星(中者)1個(姜汁浸1宿,切細,焙),白附子(略炮)2錢半,花蛇頭(酒浸肉,焙)、麝半錢。制法上為末,煉蜜為......
  • 處方腦子1片,朱砂1粒,全蝎1個(去尾足),僵蠶1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小兒驚風(fēng)。用法用量用奶乳調(diào)服之。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四......
  • 處方川升麻1兩,赤茯苓1兩,羌活1兩,綿黃耆(銼)1兩(去蘆須),人參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涼血解毒,生肌寬腸,導(dǎo)熱利小便,快膈。主瘡疹。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加紫草、薄荷各少許,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