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消食退熱糖漿

    處方

    柴胡、黃芩、知母、青蒿、檳榔、厚樸、水牛角濃縮粉、牡丹皮、荊芥穗、大黃

    性狀

    為棕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炮制

    上十味,取牡丹皮、荊芥穗、厚樸,加6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時(shí),合并提取液,濾過(guò)。取水牛角濃縮粉,裝袋,與其余柴胡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shí),合并煎液,濃縮至適量,與上述濾液合并,混勻,靜置,濾過(gu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加入單糖漿和苯甲酸鈉適量,制成規(guī)定量,攪勻,灌裝,即得。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食通便。用于小兒瘟疫時(shí)毒,高熱不退,內(nèi)兼食滯,大便不暢;小兒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一歲以內(nèi)一次5ml,一歲至三歲一次10ml,四歲至六歲一次15ml,七歲至十歲一次20ml,十歲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

    脾虛腹瀉者忌服。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guó)藥典》
更多中藥材
  • 別名麥味地黃丸(《醫(yī)級(jí)》卷五)。處方懷生地黃240克 山茱萸120克 懷山藥120克 白茯苓90克 牡丹皮90克 澤瀉90克 麥冬90克 五味60克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腎虛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時(shí)用姜湯送下。摘......
  • 處方北耆1兩,人參1兩,茯苓1兩,山藥1兩,蓮米1兩,芡實(shí)1兩,苡仁1兩,扁豆1兩。制法加糯米1升,炒黃磨細(xì),入白糖1斤,打成糕。功能主治大養(yǎng)脾胃,益壽延年。主用法用量隨食;調(diào)服亦佳。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補(bǔ)遺》卷二......
  • 《活幼心書(shū)·拾遺》:八仙飲處方生干地黃(凈洗,焙干)5錢(qián),赤芍藥5錢(qián),大川芎5錢(qián),羌活5錢(qián),川當(dāng)5錢(qián),歸尾(酒洗,焙干)5錢(qián),龍膽草5錢(qián),漢防己5錢(qián),甘草5錢(qián)。功能主治血風(fēng)目疾,經(jīng)久不愈,晝夜?jié)矗曃锊幻?,甚至生翳散漫,投諸藥未驗(yàn)者。用法......
  • 處方常山、白術(shù)、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藥、甘草、紫蘇、銀州、柴胡各等分。制法洗凈,為粗末。功能主治男婦虛勞骨蒸服鱉甲丸后作熱者。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碗,烏梅肉2個(gè),蔥白7寸,韭白7寸,桃枝7寸,槐枝7寸,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滓并煎。摘錄《......
  • 處方羊肉1腳子(卸成事件),草果5個(gè),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蘿卜2個(gè)。功能主治補(bǔ)中下氣,寬胸膈。主用法用量原書(shū)注:八兒不湯系西天(天竺)茶飯名;色數(shù)大,即骰子般大小。摘錄《飲膳正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