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神湯

    《辨證錄》卷十三:五神湯處方

    茯苓30克 車前子30克 金銀花90克 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

    功能主治

    治多骨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惠直堂經(jīng)驗方》:五神湯處方

    荊芥 蘇葉 生姜各10克茶葉6克 紅糖30克

    制法

    將荊芥、蘇葉洗凈,與茶葉、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紅糖溶化即成。

    功能主治

    發(fā)汗解表。適用于風(fēng)寒感冒。

    用法用量

    隨量服。

    摘錄《惠直堂經(jīng)驗方》清·《洞天奧旨》:五神湯組成

    金銀花、紫花地丁、茯苓、車前子、牛膝(原書無劑量)。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熱解毒,分利濕熱。

    主治

    主治委中毒,焮痛色赤,屬濕熱凝結(jié)者。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肛竇炎、下肢丹毒等病癥。

    1.肛竇炎:以五神湯治療24例,以癥狀及體征的消失判斷療效。結(jié)果:24例中,經(jīng)服藥3~10劑,治愈22例,其余2例服藥后好轉(zhuǎn),配合西藥青霉素、甲硝唑靜脈點滴,而獲痊愈。(《福建中醫(yī)雜志》1997年第6期)

    2.下肢丹毒:以五神湯配合黃連膏外敷治療本病1例,經(jīng)2個月治療后,患者痊愈。(《湖北中醫(yī)雜志》2008年第11期)

    方解

    本方原為治骨癰而設(shè),金銀花性甘寒,清熱解毒、透散表邪;紫花地丁苦辛,清熱解毒,消癰涼血;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車前子性甘寒,利水清下焦?jié)駸?;川牛膝性味苦酸平,活血祛瘀,利尿通淋,又性善下行,能?dǎo)熱下泄,引血下行。五藥合用,使?jié)駸崆?,毒邪祛,?jīng)絡(luò)通,癰腫退。

    方歌

    五神湯治癤瘡疔,車前牛膝云茯苓,銀花地丁相為配,紅腫疼痛濕熱病。

    摘錄清·《洞天奧旨》
更多中藥材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散處方紫菀(去苗.凈洗)、五味子(撿凈)、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五兩;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各二兩半。炮制上件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用法用量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半夏曲處方白面3斤,苦杏仁6兩,鮮辣蓼草8兩,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兩,鮮青蒿8兩,鮮蒼耳草8兩。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停食作嘔。用法用量以鮮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全國......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半夏曲芽湯處方半夏 陳皮 茯苓 枳殼 檳榔 神曲 麥芽 香附子 厚樸 蒼術(shù) 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消積,下氣止嘔。主飲食積滯,痰涎壅盛,嘔吐不已。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服。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醫(yī)統(tǒng)》......
  • 《圣濟總錄》卷一二四:半夏木通湯處方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木通(銼,炒)半兩,干姜(炮)半兩,芍藥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制法上為粗末。一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
  • 《杏苑生春》卷五:半夏杏仁湯處方半夏3克 杏仁2.4克 枳殼 桔梗 片芩(炒)紫蘇各1.5克 麻黃1.8克 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風(fēng)痰哮喘,喉中痰聲不斷。用法用量上藥哎咀。加生姜5片,水煎,空腹時服。摘錄《杏苑生春》卷五《杏苑》卷五:半夏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