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潤肌膏

    《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潤肌膏處方

    珠子瀝青120克 白黃蠟24克 乳香6克

    制法

    于鐵鍋內(nèi),先下瀝青,隨手下黃蠟,乳香,次入麻油10~20毫升,俟瀝青熔開,微微熬動,放大凈水盆于其旁以攪藥;用鐵錍滴1~2點(diǎn)于水中,試之如硬,少入油,看硬軟合宜,新綿濾于水中揉扯,以白為度。瓷器內(nèi)盛,或油紙裹。

    功能主治

    潤燥生肌,活血止痛。治手足皴澀,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迎風(fēng)者。

    用法用量

    每用先火上炙裂口子熱,捻合藥亦上火炙軟,涂裂口上,用紙少許貼之,自然合矣。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外科正宗》卷四:潤肌膏處方

    麻油120毫升 當(dāng)歸15克 紫草2克

    制法

    上三味,同熬藥枯,濾清,將油再熬,加黃蠟15克化盡,傾入碗內(nèi),頓冷。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涼血,潤燥。治禿瘡頭皮干枯,白斑作癢,頭發(fā)脫落;白屑風(fēng)頭面瘙癢,日久出現(xiàn)白屑,脫而復(fù)生者。

    用法用量

    搽擦患處。

    備注

    本方所治禿瘡、白屑風(fēng),是由血分燥熱所致。方中當(dāng)歸養(yǎng)血潤燥,紫草涼血解毒,《藥性論》稱其“治惡瘡、咼癬”,麻油潤燥、解毒、生禿發(fā)。三藥配合,共成養(yǎng)血、涼血、潤燥之功。用于禿瘡、白屑風(fēng)見證如上所述者,極為適宜。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瘍醫(yī)大全》卷十九:潤肌膏處方

    當(dāng)歸身45克 粉甘草30克 白芷24克 血竭18克 紫草茸15克 白蠟(切片)60克

    制法

    用真麻油240毫升,先將當(dāng)歸身、白芷、甘草熬深黃色、濾去滓;再入血竭熬化,又濾清;再入紫草、白蠟片略沸十?dāng)?shù)滾,即起火,濾去紫草滓,其色即鮮明可愛。若熬過則紫黑矣。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寒侵襲皮膚,血不榮于肌表,致成酸痛,手足似無皮之狀,偶觸衣物,或以手捺,疼痛連心者。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十九
更多中藥材
  • 《普濟(jì)方》卷二三七:安息香湯處方安息香1錢,麝香(研)1錢,天靈蓋(酥炙黃)3兩,秦艽(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炙令黃)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傳尸勞殗殜,喘氣咳嗽,心胸滿悶,漸至羸瘦。用法用量......
  • 處方安息香、蘇合香、檀香、藿香、甘草、膽南星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姜汁調(diào)作小餅。功能主治小兒物忤逆觸。用法用量每用磨化,涂奶上及焚煙。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
  • 處方安息香(別研)半兩,木香1兩,沉香1兩,訶黎勒皮(炮)2兩,桂(去粗皮)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仁1兩半,縮砂仁1兩半,芍藥1兩半,蓽澄茄1兩半,茴香子(微炒)1兩半,益智(去皮,炒)1兩半,五味子(微炒)1兩半,白豆蔻仁......
  • 處方安息香半兩,桃仁(麩炒)半兩,蓬莪術(shù)(濕紙裹煨)半兩,史君子(焙)半兩,干蝎1分,阿魏1錢,茴香(炒)3錢。制法阿魏、安息香,酒少許,湯內(nèi)蒸,去土沙,入余藥末研,煉蜜為膏,如皂子大。功能主治氣釣,內(nèi)釣,蟲痛,外疝,心腹痛。用法用量本方改......
  • 《直指小兒》卷一引建陽劉參議方:安驚丸處方遠(yuǎn)志肉(姜汁浸,焙)半兩,凈鐵粉半兩,朱砂半兩,人參半兩,茯神半兩,全蝎21個(焙),南星(中者)1個(姜汁浸1宿,切細(xì),焙),白附子(略炮)2錢半,花蛇頭(酒浸肉,焙)、麝半錢。制法上為末,煉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