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連翹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連翹丸處方

    連翹(洗)陳皮各7.5千克 青皮(洗)蓬莪茂(炮)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好墨(煅)各5千克 檳榔2.5千克 牽牛子(碾,取末)7千克 三棱(炮)7.8千克 肉豆蔻750克

    制法

    上藥研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理氣和中,消散積滯。治脾胃不和,氣滯積聚,心腹脹滿,干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湯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下;婦人諸疾,姜、醋湯下。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濟(jì)生》卷八:連翹丸處方

    薄荷(新者)2斤(裂取汁),好皂角1梃(水浸去皮,裂取汁,以上二味同于銀石器內(nèi)熬成膏),青皮1兩,連翹半兩,陳皮1兩(不去白),皂角子(慢火炮去皮,取皂子仁,搗羅為末)1兩半,黑牽牛1兩半(半生半炒)。

    制法

    上為末,用前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疬結(jié)核,破或未破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煎連翹湯送下。

    摘錄《濟(jì)生》卷八《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連翹丸處方

    連翹1兩,芍藥1兩,玄參1兩,大黃(銼1兩,炒)1兩,犀角(鎊)1兩,防己1兩,羌活(去蘆頭)1兩,木香1兩,山梔子仁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熱毒氣毒風(fēng)毒,結(jié)成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飲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連翹丸處方

    連翹3兩,防己3兩,羌活(去蘆頭)3兩,木香3兩,梔子仁3兩,芍藥3兩,玄參5兩,大黃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疬繞項(xiàng)如連珠。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幼幼集成》卷四:連翹丸處方

    凈連翹2錢,桑白皮2錢,白頭翁2錢,粉丹皮2錢,北防風(fēng)2錢,川黃柏2錢,青化桂2錢,淡豆豉2錢,海螵蛸2錢,軟秦艽2錢,川獨(dú)活2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核大。

    功能主治

    小兒瘡疥,毒陷入里。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燈心湯送下。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醫(yī)略六書》卷三十:連翹丸處方

    連翹1兩半,檳榔1兩半,三棱1兩半(醋炒),蓬術(shù)1兩半,肉果1兩半(面煨),牽牛1兩半,肉桂1兩半(去皮),青皮1兩半(炒),陳皮1兩半。

    制法

    上為末,以粥為丸。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積堅(jiān)聚結(jié),阻礙腸胃,失其傳化之職,下痢青黃,飲食不能遽下,脈緊弦澀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方中連翹清熱散結(jié)氣,檳榔破滯降逆氣;三棱破血中之氣,蓬術(shù)破氣中之血,二味俱消堅(jiān)削積之品;牽牛導(dǎo)水下氣,肉果固味澀湯,二味乃攻實(shí)治虛之品;青皮破滯氣以平肝,陳皮利中氣以和胃;肉桂溫經(jīng)暖血以化積滯也。粥丸米飲下,使積滯消化,則脾胃健運(yùn)而飲食無艱下之患,何下痢青黃之不退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圣惠》卷六十六:連翹丸處方

    連翹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沉香1兩,黛陸香1兩,黃耆1兩(銼),牛蒡子1兩(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玄參3分,川升麻3分,羌活3分,皂莢子仁49個(gè)(炒黃焦),占斯3分,芎3分,黃芩3分,紅鹽1分(波斯者)。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疬結(jié)腫不散,欲成膿,致寒熱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片玉心書》卷五:連翹丸處方

    連翹5錢,桑白皮5錢,白頭翁5錢,牡丹皮5錢,防風(fēng)5錢,黃柏5錢,肉桂5錢,豆豉5錢,獨(dú)活5錢,秦艽5錢,桑螵蛸3錢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頸上生核,腫脹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

    燈心湯送下。外用五倍子末,淡米醋調(diào)敷,1日2次易之。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連翹丸處方

    連翹(洗)240兩,陳皮240兩,青皮(洗)160兩,蓬莪荗(炮)160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60兩,好墨(煅)160兩,檳榔80兩,牽牛子(碾,取末)220兩,三棱(炮)249兩,肉豆蔻25兩。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脾胃不和,氣滯積聚,心腹脹滿,干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行步不能;及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湯送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送下;婦人諸疾,姜醋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圣惠》卷九十:連翹丸處方

    連翹1兩,玄參1兩,糯米半兩,斑蝥1分(微炒,去翅足),皂莢針半兩(炙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瘰疬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當(dāng)利下惡物為度,后吃粥1日補(bǔ)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連翹丸處方

    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升麻1兩半,大黃(蒸)半兩,昆布(洗去咸,焙)2兩,大麻子(微炒,別搗研)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疬寒熱結(jié)核,在頸腋之下,堅(jiān)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千金》卷五:連翹丸處方

    連翹1兩,桑白皮1兩,白頭翁1兩,牡丹1兩,防風(fēng)1兩,黃柏1兩,桂心1兩,香豉1兩,獨(dú)活1兩,秦艽1兩,海藻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結(jié)風(fēng)氣腫。

    用法用量

    《圣惠》無桑白皮,有榆白皮。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防風(fēng)、白頭翁、香豉以散風(fēng)毒;連翹、秦艽、獨(dú)活、桑白皮、海藻以散氣腫;然風(fēng)藥氣藥非得血藥不能透達(dá)榮分,以散結(jié)核,又須黃柏、桂心寒熱交攻;用牡丹者,專和黃柏、桂心之寒熱也。

    摘錄《千金》卷五《圣惠》卷九十:連翹丸處方

    連翹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犀角屑半兩,白頭翁半兩,漏蘆半兩,黃柏半兩(銼),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秦艽半兩(去苗),川升麻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白術(shù)(炒)、炙甘草、熟地、當(dāng)歸、白芍(酒炒)、川斷、杜仲、陳皮、砂仁。功能主治妊娠元?dú)獠蛔?,怠倦不能承載,胎動(dòng)不安。摘錄《盤珠集》卷下......
  • 處方紫蘇、陳皮、川芎、人參、白芍、甘草、當(dāng)歸、大腹皮、生姜、蔥白。功能主治懷孕八九月,胎動(dòng)不安,或跌傷輳上,心腹腰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 別名安胎織罩散處方白藥子1兩,白芷半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胎動(dòng)不安。用法用量安胎織罩散(《準(zhǔn)繩·女科》卷四)。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二......
  • 處方紫蘇、陳皮、白術(shù)、當(dāng)歸、川芎各等分,人參、甘草各減半,生姜5片,蔥白7寸,砂仁3粒,木香3分。功能主治火盛胎熱,氣逆湊心所致子懸。用法用量磨汁,加生姜,水煎服。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上......
  • 別名安胎順血散處方訶子(制)。功能主治妊娠陰腫,胎氣不能游動(dòng)所致。用法用量安胎順血散(《胎產(chǎn)新書》)。摘錄《葉氏女科》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