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味定志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加味定志丸處方

    遠志60克 人參30克 菖蒲6克 白茯苓30克 琥珀 郁金

    制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化痰鎮(zhèn)驚,補氣養(yǎng)心。治痰迷心膈,驚悸怔忡。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湯送下。

    備注

    方中琥珀、郁金,原書無用量。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古今醫(yī)鑒》卷八引陳白野方:加味定志丸處方

    當(dāng)歸身(酒洗)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酒洗,切)各60克 人參18克 石菖蒲60克 遠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90克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養(yǎng)心益智。治健忘。

    用法用量

    每服6克,臨臥白湯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八引陳白野方《壽世保元》卷五:加味定志丸處方

    人參90克 白茯神(去皮,木)60克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各60克 酸棗仁(炒)60克 柏子仁(炒,去殼)60克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乳香為衣。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心,安神定志。治心氣不足,恍飽多忘,或勞心膽冷,夜臥不睡。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臨臥時用棗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杏苑》卷六:加味定志丸處方

    人參2兩,白術(shù)1兩,白茯1兩5錢,菖蒲7錢,遠志5錢,茯神1兩,牛黃1錢,麥冬1兩。

    制法

    上(口父)咀,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心氣不足,恍惚多忘。

    用法用量

    每服3-5個人,食后白湯送下。

    摘錄《杏苑》卷六《醫(yī)學(xué)六要》卷七:加味定志丸處方

    遠志1兩,人參1兩,白茯3兩,菖蒲2兩,琥珀1兩,天花粉1兩,郁金1兩,貝母、瓜蔞。

    制法

    上為末,姜汁、竹瀝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肥人痰迷心膈,尋常怔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火盛者,加炒黃連1兩。

    摘錄《醫(yī)學(xué)六要》卷七《張氏醫(yī)通》卷十五:加味定志丸處方

    大遠志(甘草湯泡,去骨)2兩,石菖蒲2兩,人參4兩,茯苓3兩,黃耆(蜜酒炙)4兩,肉桂1兩。

    制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目能近視,不能遠視。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米湯、溫酒任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干葛、細辛、白術(shù)、茯苓、桂、柴胡、麥冬。功能主治腳氣,邪中少陽,口苦脅痛,面垢,體無膏澤,頭目頷銳痛。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 《金匱要略》卷中:半夏干姜散處方半夏 干姜各等分制法上二味,研為粗末。功能主治溫胃止嘔。主胃中有寒,干嘔吐逆,吐涎沫。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漿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頓服之。備注本方證屬胃中有寒,津液凝為痰涎,隨胃氣上逆,因而干嘔、吐涎......
  • 《張氏醫(yī)通》卷五:半夏干姜湯處方半夏、甘草、干姜各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干嘔,吐涎沫。用法用量每取方寸匕,漿水煎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五《疝氣證治論》:半夏干姜湯處方干姜、桂枝、半夏、蒼術(shù)、生姜各等分。功能主治心胃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水煎......
  • 別名安中散處方半夏2兩(湯浸洗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姜制),陳皮6兩(去瓤,焙干),甘草2兩(炙焦黃),蒼術(shù)6兩(米泔浸一伏時,去皮,切,焙干)。制法上銼,慢火炒焦,為粗散。功能主治胃虛,寒熱百病,脾寒痰盛,不思飲食。用法用量每服3......
  • 《圣濟總錄》卷一九○:半夏撥刀別名半夏飪處方大麥面4兩,半夏(湯洗去滑,盡炒)半兩(為末),桂(去粗皮)1錢(為末)。功能主治婦人痃癖,血氣,口吐酸水。用法用量半夏飪(《普濟方》卷三二五)。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圣濟總錄》卷一九○: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