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連(炒)、當歸、川芎、白芍(炒)、蒼術(shù)(炒)、薄荷、黃芩(炙)、防風(fēng)、荊芥、連翹、地榆、烏梅、槐花、滑石。
瘄后余毒未盡。
水煎服。
人參、白術(shù)、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等分,升麻、秦艽。
上銼。
風(fēng)冷乘虛客于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方中升麻、秦艽用量原缺。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連(炒)、當歸、川芎、白芍(炒)、蒼術(shù)(炒)、薄荷、黃芩(炙)、防風(fēng)、荊芥、連翹、地榆、烏梅、槐花、滑石。
功能主治瘄后余毒未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明醫(yī)指掌》卷四:加減胃風(fēng)湯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等分,升麻、秦艽。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風(fēng)冷乘虛客于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用法用量方中升麻、秦艽用量原缺。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