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減五苓散

    《中醫(yī)婦科治療學》:加減五苓散處方

    桂木2錢,白術2錢,茅術2錢,砂殼1錢半,云苓皮4錢,澤瀉2錢,扁豆殼8錢,豬苓2錢。

    功能主治

    溫運脾陽,滲濕利水。主妊娠子腫,濕滯而兼脾虛,肢體面目浮腫,胸悶不食,腰酸腿軟,小便時少,苔白而膩,脈寸滑關濡。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濟陰綱目》卷九:加減五苓散處方

    豬苓、澤瀉、白術、茯苓、阿膠(炒)。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用車前子、白茅根濃煎,溫服。

    摘錄《濟陰綱目》卷九《濟陽綱目》卷五十七:加減五苓散處方

    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功能主治

    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五十七《醫(yī)方大成》卷六引《濟生》:加減五苓散別名

    五苓散

    處方

    赤茯苓(去皮)、豬苓(去皮)、澤瀉、白術、茵陳各等分。

    功能主治

    飲酒、伏暑,郁發(fā)為疸,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五苓散(《丹溪心法》卷三)。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加減五苓湯”。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六引《濟生》《朱氏集驗方》卷四:加減五苓散處方

    木豬苓7錢,白茯苓7錢,白術7錢,板桂7錢,澤瀉1兩,南木香3錢,丁香3錢,沉香3錢,檳榔3錢,白豆蔻3錢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腫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煎白樟柳湯,空心溫點服。

    如要取水,加甘遂半錢在藥內,利3-5次,又當以勻氣藥止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四《痘疹金鏡錄》卷一:加減五苓散處方

    豬苓、澤瀉、白術、茯苓、肉桂少許。

    功能主治

    分理陰陽。主小兒吐瀉。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同煎服。

    吐瀉并作,加藿香、木香、蒼術;寒吐寒瀉,則乳片不消,下利清白,腹痛,加煨干姜;腹痛,加煨芍藥;熱吐熱瀉,則吐利黃水,瀉下如筒,加炒黃連、黃芩;久瀉,加訶子、肉果;久吐,加丁香;宿食不消,吐瀉餿酸猩臭,加山查、神曲、麥芽、枳殼;傷食甚者,加檳榔、草果;小便不利,加滑石;吐瀉久而成虛渴,加人參、麥門冬、天花粉;脾胃受濕,倍加白術、半夏;飲食不進,加益智、大腹皮;虛脹,加卜子、大腹皮;胃口作痛,加草豆蔻、沉香、山查;胸膈飽悶,加枳殼;飲食不易消,加枳實;小便自利,去豬苓;生痰,去桂,加橘紅;夏月暑瀉甚者,加黃連、白扁豆;小腹痛,加鹽炒茱萸;胃氣不足,加人參、炒黃米、煨芍藥。

    摘錄《痘疹金鏡錄》卷一《普濟方》卷二七五引《百一》:加減五苓散處方

    沉香、檀香、生熟、地黃、升麻、干葛、芍藥、黃耆、黃芩、羚羊角、犀角、連翹、甘草、防風各等分。

    功能主治

    惡瘡項上有癭,及漏瘡。一切膿皰、熱瘡及發(fā)背。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白水煎服;仍煎服何首烏散。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五引《百一》《萬氏女科》卷二:加減五苓散處方

    豬苓1錢,澤瀉1錢,白術1錢,茯苓1錢,肉桂1錢,車前子1錢,木通1錢,枳殼1錢,檳榔1錢,甘草1錢,滑石1錢,燈心19莖。

    功能主治

    初產,生2日艱難者。

    用法用量

    長流水順取煎服,連進。以生為度。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辨證錄》卷七:加減五苓散處方

    白術2兩、茯苓1兩、澤瀉3錢、薏仁3錢、豨薟草3錢、肉桂3錢。

    功能主治

    腎疸,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臥。陰疸,手足皆冷,顏色晦暗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七《醫(yī)學探驪集》卷五:加減五苓散處方

    茯苓3錢,黃柏3錢,鹽澤瀉3錢,車前子4錢(炒),瞿麥3錢,人中白5錢,甘草梢2錢,扁蓄3錢,木通3錢,豬苓4錢,桂心2錢。

    功能主治

    淋證輕者。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

    此方用豬苓、茯苓甘淡利濕,瞿麥、扁蓄利水通淋;木通、車前引熱下行,黃柏清下焦之熱,澤瀉能降濁瀉濕,桂心使氣化能出,草梢止莖中之痛,人中白為清熱之圣藥,用以清膀胱之熱,從其類也,能引諸藥直入膀胱,將濕熱掃蕩而去,此方用此一味,則畫龍而點睛矣。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五《馮氏錦囊·雜癥》卷五:加減五苓散處方

    留白廣皮3兩(炒),蒼術4兩(炒黃),白術5兩(炒黃),白茯苓6兩(焙),甘草2兩(炙),白扁豆6兩(炒黃),澤瀉2兩(炒),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脾虛濕熱作瀉。

    用法用量

    每用黑沙糖調,煨姜湯下。

    摘錄《馮氏錦囊·雜癥》卷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冰片1錢,莧菜根(煅灰)1錢,薄荷1錢,黃柏1錢,月石1錢5分,兒茶1錢5分,人中白2錢,山豆根2錢,胡黃連2錢,枯礬5分,青黛5分,龍骨5分,烏海肉5分。制法上藥各為末,和勻。功能主治喉癬。用法用量吹用。楊梅喉癬,加輕粉1錢,柿霜1錢......
  • 處方龍骨1兩,蛤粉1兩,梅片5分。制法將龍骨、蛤粉先研為細面,然后再入海片研均。功能主治燥濕解毒。主濕熱流竄,皮膚糜爛。及鼻生粟米瘡,兒童鼻瘡,黃水瘡,禿瘡,腳氣。用法用量干敷或用香油調敷于患處。注意忌食辛辣、酒等物。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
  • 處方大田螺5枚(去殼,線穿曬干)白砒3.6克(面裹煨熟)冰片0.3克 硇砂0.6克制法螺肉切片,同白砒共碾為細末,加硇砂、冰片再碾,小罐密收。功能主治主瘰疬日久,堅核不消,或服消藥不效者,用本方點落疬核。又治癭瘤患大而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
  • 處方田螺1個(去殼曬干),白砒2分(用面裹煨熟),冰片2厘,硇砂4厘。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面上黑痣。用法用量將痣挑損點之,糊紙蓋之,3日自脫。摘錄《嵩崖尊生》卷六......
  • 處方巴豆1粒(去凈油),冰片3厘。制法用飯粘以手捏爛為丸。雄黃少許為衣。功能主治乳癰。用法用量將丸捏扁貼眉心處,用清涼膏如錢大蓋之,夏貼3個時辰,春、秋冬貼1日,去之。摘錄《仙拈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