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柏散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黃柏散別名

    黃柏白蠶散(《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六十三)。

    處方

    黃柏(蜜涂,炙千,去火毒)白僵蠶(直者,置新瓦上,下以火焙至絲斷,去火毒)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口糜生瘡。

    用法用量

    上二味,搗為細(xì)散,摻口內(nèi)及舌上,有涎吐出。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九:黃柏散處方

    雞子殼 黃柏 樸消 大黃 寒水石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湯火傷。

    用法用量

    白水調(diào)涂。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九《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八:黃柏散處方

    黃柏9克(豬膽汁炙)橄欖核(燒存性)陳螺螄(燒存性)各6克 兒茶 輕粉各4.5克

    制法

    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下疳。

    用法用量

    先以甘草水洗凈患處,再以藥末摻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八《圣惠》卷九十一:黃柏散別名

    白斂散

    處方

    黃柏(去粗皮,炙,銼)半兩,白斂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用法用量

    白斂散(《得效》卷十二)。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黃柏散處方

    黃柏1塊。

    制法

    豬胰涂,炙酥,為末。

    功能主治

    天泡瘡,腫起白泡,小如綠豆大,大如蠶豆大。連片而生,或生頭頂,或生耳前后。

    用法用量

    濕者干摻;干者,麻油調(diào)搽。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黃柏散處方

    胡椒5錢(qián),黃柏4錢(qián),黃連4錢(qián),防風(fēng)4錢(qián),大楓肉2錢(qián),枯礬2錢(qián),大茴香3錢(qián),花椒3錢(qián),雄黃5分,硫黃5分,檳榔2枚,斑蝥10個(gè),潮腦1錢(qián)5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手足皮枯,則為水窠,或癢如疥癩,及雁來(lái)瘋。

    用法用量

    臘豬油調(diào)搽。如麻木者,亦可擦其癢;搔破擦之則皮自然如舊矣。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黃柏散處方

    黃柏(去粗皮)1兩,黃連(去須)1兩,胡粉(研)1兩,雌黃(研細(xì))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濕癬癢不可忍。

    用法用量

    先以米泔清洗凈,拭干敷藥,1日2-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圣惠》卷九十:黃柏散處方

    黃柏2兩(銼),水銀半兩,苦參3兩(銼),黃連1兩(去須)。

    制法

    上為散,以豬脂和攪乳,入研水銀星盡。

    功能主治

    小兒頭面身體生瘡,熱痛。

    用法用量

    每使,先用溫清洗瘡令凈,拭干敷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圣惠》卷八十七: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微炙,搗為末),青黛半兩,麝香1錢(qián)。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口瘡,及齒齦生爛肉,及口臭,蟲(chóng)蝕作孔。

    用法用量

    每取少許摻貼瘡上,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圣惠》卷九十一:黃柏散處方

    黃柏(末)1兩,熏陸香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小兒白禿瘡,發(fā)落苦癢。

    用法用量

    以生麻油調(diào)稀稠得所,涂之,干即更涂。不過(guò)4-5度。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普濟(jì)方》卷四○六:黃柏散處方

    赤芍藥、白藥子、小黃柏皮、白芷稍、青黛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丹瘤赤腫,未破。

    用法用量

    用藕節(jié)、地黃研汁,調(diào)敷腫處;如腐爛,干粉之,糝藥。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六《外科真詮》卷下:黃柏散處方

    生黃柏5錢(qián),上片3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煙火丹。有從兩跗起,赤色腫痛,乃足三陽(yáng)經(jīng)風(fēng)熱;亦有從足底心起,乃足少陰腎經(jīng)火熱。

    用法用量

    用水腐調(diào)涂,或用蜜亦可。

    摘錄《外科真詮》卷下《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黃柏散處方

    黃柏、鉛丹、黃連、膩粉、白礬各等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痔。

    用法用量

    先煎蔥湯洗,后用藥散1錢(qián)匕涂之。久患不過(guò)3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普濟(jì)方》卷三○二:黃柏散處方

    黃柏、黃芩各等分(為末),蘿卜葉1握(搗細(xì)。如無(wú),用子亦可)。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寒濕金瘡舉發(fā),打撲傷損。

    用法用量

    以酸米醋調(diào)敷患處,多多用,藥干,醋解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黃柏散處方

    黃柏2兩,煙熏壁土(多年者)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發(fā)背未潰,身體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匕,茅根煎湯調(diào)下,仍用生姜汁調(diào)藥敷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回春》卷八: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輕粉3錢(qián)。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臁瘡濕痛;及遍身熱瘡。

    用法用量

    用豬膽汁調(diào)涂,濕則干摻。

    摘錄《回春》卷八《外科真詮》卷上:黃柏散處方

    炒柏1錢(qián),輕粉3分,兒茶2錢(qián),上片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胞漏瘡。

    用法用量

    擦。

    摘錄《外科真詮》卷上《圣惠》卷七十四:黃柏散處方

    黃柏(微炙,銼)1兩,桑寄生1兩,當(dāng)歸(銼,微炒)1兩,赤芍藥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艾葉(炒令微黃)1兩,芎1兩,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下痢赤白,腹里(疒丂)痛,腰疼,或如欲產(chǎn)。

    用法用量

    每服4錢(qián),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圣惠》卷六十五:黃柏散處方

    黃柏1分(微炒),黃丹1分(炒令紫色),密陀僧1分,白狗糞半兩(燒灰),膩粉半兩,麝香2錢(qián)(細(xì)研),麒麟竭3錢(qián)。

    制法

    上為細(xì)散,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

    久惡瘡疼痛,諸藥未效。

    用法用量

    先用甘草湯洗瘡口,后用津唾調(diào)涂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圣惠》卷五十九: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炙微赤,銼),梔子仁1兩,黃連1兩(去須),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dāng)歸1兩(銼,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膿血痢,心煩,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五十九: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炙微赤,銼),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地榆3分(銼)。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疒丂)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九:黃柏散處方

    黃柏2兩(涂蜜,慢火炙焦)。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心臟熱極,舌上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匕,溫糯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九《圣惠》卷十一:黃柏散處方

    黃柏3分,黃連3分(去須),白礬半兩(燒令汁盡),川樸消3分,龍腦1錢(qián)(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傷寒,心肺熱,口內(nèi)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qián),用新綿薄裹,食后含之。良久,口內(nèi)有涎唾,即吐之。

    摘錄《圣惠》卷十一《普濟(jì)方》卷三○九:黃柏散別名

    白骨膏

    處方

    黃柏1斤,半夏半斤。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打撲傷損筋骨折,及跌撲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半兩,生姜自然汁調(diào)如稀糊,以鵝翎敷之,用紙靨貼,如干再敷。先用絹帛封縛,次用杉木扎定,良久痛止,即癢覺(jué)熱,乃是血活,即得筋骨復(fù)舊,輕者3-5日即愈,重者不過(guò)旬月。干,頻上姜汁尤佳。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圣惠》卷九十一: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銼),黃連1兩(去須),赤小豆1兩,臭黃1兩,水銀半兩,硫黃1兩(與水銀結(jié)為砂子)。

    制法

    上為末,與臭黃、水銀砂子,同研令細(xì)。

    功能主治

    小兒疥,及身上熱瘡。

    用法用量

    用生油調(diào)涂,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普濟(jì)方》卷三○○: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五倍子2錢(qián),密陀僧少許,甘草少許。

    功能主治

    繭唇。

    用法用量

    除黃柏外為末,水調(diào)勻,敷于黃柏上,火炙3-5次,炙盡藥末為度。將黃柏薄片,臨睡貼之,天明即愈。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黃柏散處方

    黃柏(去粗皮)1兩半,釜底黑煤(研)3分,亂發(fā)灰(研)1分。

    制法

    先搗黃柏為末,入2味合研令勻。

    功能主治

    小兒臍風(fēng),汁出不止。

    用法用量

    敷臍中。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黃柏散處方

    黃柏根皮(炙,銼)3分,黃連(去須)3分,黃芩(去黑心)3分,升麻(銼)3分,大青半兩,干蝦?。ㄋ种耍?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疳(匿蟲(chóng))口瘡,齒齦宣露。

    用法用量

    以綿裹,貼齒齦上,吐涎。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雞峰》卷四:黃柏散處方

    黃柏1兩,蔥根10莖。

    功能主治

    腎臟風(fēng)毒流注,腳膝生瘡,紫黑,久不愈。

    用法用量

    上同搗為泥,再焙,搗為細(xì)末。每用看瘡多少,以蜜調(diào),攤紙上貼之;先以湯浸2-3錢(qián),淋渫瘡,拭干后用黃柏散貼之亦佳。

    摘錄《雞峰》卷四《雞峰》卷二十二:黃柏散處方

    五倍子半兩(末之),密陀僧1兩,銅青1兩,黃柏1兩(蜜炙)。

    功能主治

    上膈壅毒,咽喉腫塞,口舌生瘡,痰涎不利;及小兒瘡?fù)矗練夤タ邶X。

    用法用量

    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患處,咽津。

    摘錄《雞峰》卷二十二《儒門(mén)事親》卷十五:黃柏散處方

    黃柏、白及、白斂各等分,黃丹少許。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蜂窠、纏腰等瘡。

    用法用量

    涼水調(diào)涂。

    摘錄《儒門(mén)事親》卷十五《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jiǎn)編》:黃柏散處方

    黃柏31g,黃連31g,大黃31g,黃芩31g,川山甲31g,木鱉子(去殼)31g,槐枝63g,香油500ml。

    制法

    常法熬膏。

    功能主治

    濕疹。

    用法用量

    外用。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jiǎn)編》《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四:黃柏散處方

    雞子殼、黃柏樹(shù)皮、樸消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湯火傷。

    用法用量

    白水調(diào)涂。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四《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九一引《經(jīng)驗(yàn)良方》:黃柏散處方

    黃柏皮末1錢(qián)。

    功能主治

    下部瘡。

    用法用量

    先用熱溫水洗過(guò)揩痛處,卻用黃柏皮末1錢(qián)和勻,新米泔調(diào)涂。或用新米泔調(diào)黃柏末服3-5服。

    摘錄《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九一引《經(jīng)驗(yàn)良方》《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五:黃柏散處方

    黃柏皮、黃連(去須)、白礬(煅過(guò))、白蛇皮(燒灰)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麝香、臘茶少許,和勻。

    功能主治

    風(fēng)毒流行,谷道生泡,癢而復(fù)痛。

    用法用量

    津唾調(diào)抹;爪破水出則干糝。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五《得效》卷十九:黃柏散處方

    雞子殼、黃柏樹(shù)皮、樸消、大黃、寒水石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湯火傷。

    用法用量

    白水調(diào)涂。

    摘錄《得效》卷十九《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jiǎn)編》:黃柏散處方

    黃柏78g,青黛6g,肉桂3g,冰片1g。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口炎。

    用法用量

    外用。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jiǎn)編》《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黃柏散處方

    黃柏(去粗皮,炙)1兩,黃連(去須)1兩,桃白皮(炙,銼)1兩,胡粉(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丁香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赤白痢,久痢成疳。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qián)匕,米飲調(diào)下,空心、午后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圣惠》卷三十八:黃柏散處方

    黃柏3分(銼),川升麻1兩,石膏1兩,犀角屑3分,玄參1兩,甘草1兩(生,銼),麥門(mén)冬1兩半(去心,焙),牛蒡子半兩(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頭痛心煩,口舌生瘡,干嘔惡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qián),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防風(fēng)1兩2錢(qián),天麻1兩2錢(qián),天竺黃1兩2錢(qián),貝母1兩2錢(qián),桑葉1兩2錢(qián),膽南星1兩,薄荷1兩,茯苓1兩,鉤藤1兩,橘紅8錢(qián),甘草8錢(qián),桔梗8錢(qián),僵蠶4錢(qián),遠(yuǎn)志4錢(qián),羌活6錢(qián),活蝎20個(gè)(上共為細(xì)粉,兌入),琥珀8錢(qián),犀角1錢(qián),羚羊角1錢(qián)......
  • 《古今醫(yī)鑒》卷十三:保幼化風(fēng)丹處方南星1兩,半夏1兩,川烏1兩,白附子1兩(水洗凈),郁金5錢(qián)。制法上為末,裝入臘月黃牛膽內(nèi),陰干,百日取出,研為末。功能主治祛風(fēng)痰,散驚熱。主小兒驚風(fēng),四證八候。用法用量小兒有熱,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發(fā)......
  • 處方藿香1兩6錢(qián),赤苓6錢(qián),清夏4錢(qián),柴胡8錢(qián),蘇葉8錢(qián),木瓜6錢(qián),白芷4錢(qián),廣皮8錢(qián),檀香6錢(qián),扁豆6錢(qián),三仙2兩,木通4錢(qián),澤瀉6錢(qián),竹茹6錢(qián),山藥9錢(qián),砂仁4錢(qián),白術(shù)8錢(qián)(土炒),甘草4錢(qián),木香4錢(qián),川連4錢(qián)。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 處方天南星不拘多少(用石灰炒令焦黃色)。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腸風(fēng)瀉血,諸藥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 處方蟾酥1分,牛黃1分,綠豆粉1錢(qián),穿山甲1錢(qián),天竺黃2錢(qián),胎骨1分,人參5分。制法如初起只用蟾酥,酒化為丸,不用人參,至8-9日毒盛元虛,始用糞清水制人參3次,曬干,用蟾酥酒化為丸,如芡實(shí)大。功能主治痘瘡毒盛稠密,不能起發(fā)。用法用量大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