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虎潛丸

    《丹溪心法》卷三:虎潛丸處方

    黃柏250克(酒炒)龜版120克(酒炙)知母60克(酒炒),熟地黃 陳皮 白芍各60克 鎖陽45克 虎骨30克(炙)干姜15克

    制法

    上藥為末。酒糊丸或粥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

    滋陰降火,強筋壯骨。治肝腎陰虛,精血不足,筋骨軟弱,腿足消瘦,行走無力,舌紅少苔,脈細弱,現(xiàn)用于脊髓灰質(zhì)炎后遺癥,慢性關(guān)節(jié)炎,中風(fēng)后遺癥而屬肝腎不足者。

    用法用量

    每次1丸,日服二次??崭沟}湯或溫開水送下。

    備注

    方中重用黃柏,配合知母以瀉火清熱;熟地、龜版、白芍滋陰養(yǎng)血;虎骨強壯筋骨;鎖陽溫陽益精;干姜、陳皮溫中健脾,理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降火,強壯筋骨之功。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癥因脈治》卷三:虎潛丸處方

    龜版膠4兩,黃柏4兩(炒),知母4兩,川牛膝2兩,熟地黃4兩,白芍藥4兩,當(dāng)歸4兩,虎骨骱1兩(炙)。

    制法

    上為細末。玄武膠熔化為丸。

    功能主治

    熱痹,濕熱入血分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周慎齋遺書》卷五:虎潛丸處方

    虎骨、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歸身、川烏頭、生地黃、白芍、黃耆、杞子、人參、杜仲、牛膝。

    制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脾胃不足,虛損。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周慎齋遺書》卷五《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虎潛丸處方

    硫黃(豆腐煮1炷香)、血竭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陰寒鶴膝風(fēng)。

    用法用量

    每服5分,陳酒送下。

    摘錄《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仙拈集》卷三:虎潛丸處方

    熟地4兩,瑣陽4兩,白芍2兩,人參2兩,黃耆2兩,茯苓2兩,黃柏2兩,牛膝2兩,杜仲2兩,菟絲2兩,龜版2兩,虎脛骨2兩,破故紙2兩,知母1兩半。

    制法

    上為末,以豬脊髓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水不足,筋骨痿弱,不能步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三《活人方匯編》卷三:虎潛丸處方

    滋陰百補丸加虎骨2兩5錢,羌活1兩,獨活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培補氣血,壯骨舒筋。主氣血兩虛,關(guān)節(jié)枯澀,筋骨軟弱,周身煩痛,或麻痹不仁,肢節(jié)屈伸不利而步履艱難。

    用法用量

    早空心服4-5錢,晚、空心服2-3錢,白湯送下。

    摘錄《活人方匯編》卷三《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虎潛丸處方

    龜版4兩,杜仲3兩,熟地3兩,黃柏(炒褐色)5錢,知母5錢,牛膝2兩,白芍藥2兩,虎骨(酒炙酥)2兩,當(dāng)歸2兩,陳皮4錢,干姜2錢。

    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

    痿。痿證屬肝腎虛熱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淡鹽水送下。

    加人參1兩尤妙。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回春》卷五:虎潛丸處方

    人參(去蘆)、當(dāng)歸(酒洗)、黃耆(蜜炙)、白術(shù)(去蘆)、白茯苓(去皮)、熟地黃、山藥、杜仲(姜酒炒)、牛膝(酒洗)、破故紙(酒洗)、虎脛骨(酒炒)、知母(酥炙)、龜版(酥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痰降火。主痿屬虛熱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好酒送下;清米湯亦可。

    夢遺,加瑣陽(酒洗)。

    摘錄《回春》卷五元·《丹溪心法》,本方又名“健步虎潛丸”:虎潛丸組成

    酒炒黃柏半斤(250克)、灑炙龜板四兩(120克)、陳皮二兩(60克)、酒炒知母二兩(60克)、熟地黃二兩(60克)、白芍藥二兩(60克)、鎖陽一兩半(45克)、炙虎骨一兩(30克)、干姜半兩(15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酒糊或粥糊或蜜為丸,每丸10克。每服1丸,每曰2次,淡鹽湯或開水送服。亦可改用飲片水煎服,用量按常規(guī)湯劑劑量。

    功效

    滋陰降火,強健筋骨。

    主治

    肝腎陰虛,腰膝酸楚,筋骨痿軟,腿足無力,步履不便,舌紅苔少,脈細弱。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骨關(guān)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癥、強直性脊柱炎、骨質(zhì)疏松、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癥。

    1.骨關(guān)節(jié)炎:將90例膝關(guān)節(jié)骨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45例,予健步虎潛丸;對照組45例,予以杜仲壯骨丸。1個月為1個療程。同時配合關(guān)節(jié)制動和局部按摩。疾病療效評定:以疼痛等癥狀消失,關(guān)節(jié)活動正常,積分減少≥95%為治愈;疼痛等癥狀消失,關(guān)節(jié)活動不受限,積分減少≥70% 、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炒黑)、甘草梢、木通、大黃、木香。功能主治濕熱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各家論述《醫(yī)方考》:濕熱下注,令人少腹急,則小便有可行之勢矣。而卒不通者,熱秘之也。陶隱居曰:通可以去滯,瀉可以去秘,滑可以去著。......
  • 《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一:八正順氣散別名八正順氣湯處方厚樸、砂仁、半夏、陳皮、茯苓、青皮、桔梗、芍藥、枳殼、木香、玄參、鼠粘子、山梔仁。功能主治因食煎煿油膩等物,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毒氣不能流行,聚結(jié)于喉根,至患喉腫。用法用量八正順氣湯(《喉科......
  • 處方藜蘆2分(炙),大黃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黃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熱目赤,四肢不舉;產(chǎn)乳后傷寒,舌黃白,狂言妄語;溫病以后,飛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別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殺鬼杖、斬鬼丹、殺鬼杖子處方雄黃(研)1兩,真珠(研)1兩,礜石(泥裹燒半日)1兩,牡丹皮1兩,巴豆(去皮心,熬)1兩,附子(炮)1兩,藜蘆(炙)1兩,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石三棱(煨,銼)1兩,雞爪三棱(煨,銼)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煎黃出油盡)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搗羅6味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勻,醋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