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猴頭菌培養(yǎng)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制)、白芍(制)、香附(制)、甘草(制)
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棕黃色的粉末;氣芳香,味甜、微苦。
上六味,猴頭菌培養(yǎng)物浸膏系取猴頭菌培養(yǎng)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4(70℃),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70℃)的浸膏。每100g浸膏加輔料約50g,混勻,干燥;其余海螵蛸等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滅菌,與上述粉末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舒肝和胃,理氣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脅肋脹痛,嘔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上述證候者。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每粒裝0.34g
密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猴頭菌培養(yǎng)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制)、白芍(制)、香附(制)、甘草(制)
性狀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棕黃色的粉末;氣芳香,味甜、微苦。
炮制上六味,猴頭菌培養(yǎng)物浸膏系取猴頭菌培養(yǎng)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4(70℃),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70℃)的浸膏。每100g浸膏加輔料約50g,混勻,干燥;其余海螵蛸等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滅菌,與上述粉末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理氣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脅肋脹痛,嘔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規(guī)格每粒裝0.34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