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干地黃散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干地黃散處方

    生干地黃(焙)4兩,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熟干地黃(焙)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室女月水不通,臍下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空心、臨臥溫酒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方出《千金》卷二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五十三:干地黃散處方

    赤雄雞腸2具,雞肶胵2具,干地黃3分,桑螵蛸4分,牡蠣4分,龍骨4分,黃連4分,白石脂5分,蓯蓉6分,赤石脂5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納雞腸及肶胵中縫塞,蒸之令熟,曬干,合搗為散。

    功能主治

    膀胱寒,小便數,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用法用量

    以酒和方寸匕,日3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赤、白石脂固脫,龍骨、牡蠣、桑螵蛸澀精,地黃、蓯蓉滋髓,雞腸、肫利水消積,川連專治便如泔汁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五十三《圣惠》卷四十六:干地黃散處方

    熟干地黃1兩,白茯苓3分,芎1兩,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桂心3分,紫菀3分(去苗土),人參1兩(去蘆頭),大麻仁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傷咳嗽唾膿血,腹中有氣,不欲飲食,惡風目暗,足脛酸寒。

    用法用量

    主治中“惡風”,原作“惡水”,據《普濟方》改。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五:干地黃散處方

    干地黃2分,當歸2分,羌活2分,苦參2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折骨斷筋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蓋筋傷則風乘虛藉,骨傷則濕乘虛藉,風濕相搏,則為熱為腫,故以羌活祛風散熱,苦參逐濕除腫,地黃滋血和傷,當歸和血止痛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五《圣惠》卷七十五:干地黃散處方

    生干地黃1兩,益母草1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半兩(銼),芎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從高墜下,腹痛下血,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圣惠》卷七十六:干地黃散處方

    熟干地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1兩,五味子1兩,桑寄生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預防小產。主妊娠曾傷五月胎。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8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圣惠》卷七十五:干地黃散處方

    熟干地黃1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胎動,心神煩悶,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圣惠》卷三十六:干地黃散處方

    熟干地黃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桑耳3分(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連1分(去須),木通3分(銼),黃耆3分(銼),檳榔3分,茯神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耳中蟬鳴。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圣惠》卷六十七:干地黃散處方

    生干地黃1兩,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大黃半兩,續(xù)斷半兩,桂1兩,琥珀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從高墜下,傷損疼痛。

    用法用量

    以溫酒調下1錢,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五十一:干地黃散處方

    生干地黃5斤,蓯蓉8兩,白術8兩,巴戟天8兩,麥門冬8兩,茯苓8兩,甘草8兩,牛膝8兩,五味子8兩,杜仲8兩,車前子5兩,干姜5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后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以腎氣不能流布中外而腰痛身重,陰痿陽絕,故用地黃、牛膝、五味滋陰,蓯蓉、巴戟、杜仲助陽,干姜、白術、甘草固本,麥冬、茯苓、車前治標,滋培氣化以資通調之力。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五十一《圣惠》卷四十六:干地黃散處方

    熟干地黃1兩,茜根3分,白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柏葉3分,白茯苓3分,當歸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鹿角膠1分(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屑半兩,子芩半兩,貝母半兩(煨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久咳嗽,唾膿血,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黃散”。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圣惠》卷二十六:干地黃散別名

    地黃湯

    處方

    生干地黃2兩,赤茯苓1兩,玄參1兩,石菖蒲1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遠志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腎勞實熱,脹滿,四肢黑色,耳聾,多夢見大水,腰脊離解。

    用法用量

    地黃湯(《普濟方》卷三十)。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圣濟總錄》卷一六一:干地黃散處方

    生干地黃(焙)、芎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產后余血不盡,結塊上沖,心煩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酒半盞,水半盞,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半兩,天南星半兩,牽牛1兩,大黃半兩,黃柏1兩半,蛤粉1兩,巴豆4個(一方無巴豆有干姜)。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補養(yǎng)氣血,宣行榮衛(wèi)。主久新諸嗽,或上逆涎喘,短氣痰鳴,咽干煩渴,大小便澀滯,肺痿勞劣,心腹痞滿急痛,膈......
  • 處方人參1兩,白術1兩,茯苓1兩,炙甘草5錢,南星(炮)5錢,白附子5錢,代赭石(煅,醋淬)1兩,蛇含石(煅)2錢。制法上為末,端陽日粽搗為餅,計重1錢。功能主治吐、瀉、驚、疳;吐瀉日久,恐傳慢驚。用法用量每服1餅,吐,生姜湯送下;瀉,米飲......
  • 處方人參2錢,白術2錢,黃耆(蜜水拌炒)2錢,茯苓1錢,白芍1錢,陳皮1錢,歸身1錢,甘草(炙)1錢,附子1錢,山萸肉1錢,五味子1錢,木香5分,砂仁5分。功能主治大補不足。主潰瘍。元氣素虛,精神怯弱,或膿水出多,神無所主,以致睡臥昏倦,六......
  • 處方透明硫黃(為末)2兩,蕎麥面2兩。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腫毒。用法用量上用井花水調和作餅,焙干收下。要得硫黃性和,用時再末之。加乳香少許,井水調,厚敷瘡上。如干,以雞羽蘸新水潤之。如此至瘡愈方歇。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 處方金銀花3錢,生甘草2錢,黑料豆5錢,黃土5錢。功能主治四時瘟疫,傳染時氣。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孕婦勿服。摘錄《醫(yī)方易簡》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