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干地黃60克 熱地黃60克 天門冬60克 麥門冬60克 白茯苓60克 人參30克
上藥銼碎,用瓷瓶盛好酒3升,將藥浸三日,用文武火煮一二時,以酒黑色為度。
補(bǔ)虛損,烏須發(fā)。治虛勞,須發(fā)早白。
空腹服30~50毫升。
服藥期間,忌食蘿卜、蔥、蒜及豆類。
人參1兩,甘州枸杞子1兩,天門冬(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1兩,懷生地黃1兩,懷熟地黃1兩。
上用好燒酒12斤浸,春、秋半月,夏7日,冬21日,密封固瓶口,待浸日完,取出絞去滓。
補(bǔ)脾清肺,養(yǎng)心益腎,大補(bǔ)陰血。
每日空心、食遠(yuǎn)各飲2盞;其滓再用白酒10斤,煮熟,去滓。每日隨意用之。老人常服。
生地黃(懷慶新肥者,竹刀切)1斤半,麥門冬1斤半(用淡酒浸2日,去心膜皮),熟地黃(懷慶肥者,竹刀切)1斤半,天門冬1斤半(用淡酒浸2日,去心膜皮),遼人參4兩(去蘆頭),川牛膝(去蘆,酒浸)4兩,甘州枸杞2兩,川黃柏(去粗皮,銼,酒炒褐色)3兩,廣木香半兩,縮砂仁半兩。
上藥一料分作10劑,絹袋盛之。每劑用糯米1斗,擠醇酒納瓦罐壇中,再納藥于內(nèi),煮熟,窨久用之。
補(bǔ)益,駐容顏。主
每次冷飲1-2杯或3-5杯。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生干地黃60克 熱地黃60克 天門冬60克 麥門冬60克 白茯苓60克 人參30克
制法上藥銼碎,用瓷瓶盛好酒3升,將藥浸三日,用文武火煮一二時,以酒黑色為度。
功能主治補(bǔ)虛損,烏須發(fā)。治虛勞,須發(fā)早白。
用法用量空腹服30~50毫升。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蘿卜、蔥、蒜及豆類。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二《醫(yī)便》卷四:固本酒處方人參1兩,甘州枸杞子1兩,天門冬(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1兩,懷生地黃1兩,懷熟地黃1兩。
制法上用好燒酒12斤浸,春、秋半月,夏7日,冬21日,密封固瓶口,待浸日完,取出絞去滓。
功能主治補(bǔ)脾清肺,養(yǎng)心益腎,大補(bǔ)陰血。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食遠(yuǎn)各飲2盞;其滓再用白酒10斤,煮熟,去滓。每日隨意用之。老人常服。
摘錄《醫(yī)便》卷四《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固本酒處方生地黃(懷慶新肥者,竹刀切)1斤半,麥門冬1斤半(用淡酒浸2日,去心膜皮),熟地黃(懷慶肥者,竹刀切)1斤半,天門冬1斤半(用淡酒浸2日,去心膜皮),遼人參4兩(去蘆頭),川牛膝(去蘆,酒浸)4兩,甘州枸杞2兩,川黃柏(去粗皮,銼,酒炒褐色)3兩,廣木香半兩,縮砂仁半兩。
制法上藥一料分作10劑,絹袋盛之。每劑用糯米1斗,擠醇酒納瓦罐壇中,再納藥于內(nèi),煮熟,窨久用之。
功能主治補(bǔ)益,駐容顏。主
用法用量每次冷飲1-2杯或3-5杯。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