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黃3g,炒杏仁9g,甘草3g,生石膏30g(先煎),化橘紅9g,牛蒡子12g,魚腥草30g,川貝母9g。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主大葉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胸痛,吐鐵銹色痰,鼻翼煽動,脈洪大數(shù),舌苔白或黃,少津。
水煎服。
本方為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以麻黃、石膏為主藥。麻黃屬辛溫解表藥,若與寒涼藥配伍,可為辛涼宣透之劑。麻黃散邪;石膏降熱;杏仁利肺,肺氣宣暢,內(nèi)熱得清,喘咳可平;加化橘紅、川貝母清肺利痰;魚腥草、牛蒡子清熱解毒。熱毒炎消,胸痛痰喘可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麻黃3g,炒杏仁9g,甘草3g,生石膏30g(先煎),化橘紅9g,牛蒡子12g,魚腥草30g,川貝母9g。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主大葉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胸痛,吐鐵銹色痰,鼻翼煽動,脈洪大數(shù),舌苔白或黃,少津。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本方為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以麻黃、石膏為主藥。麻黃屬辛溫解表藥,若與寒涼藥配伍,可為辛涼宣透之劑。麻黃散邪;石膏降熱;杏仁利肺,肺氣宣暢,內(nèi)熱得清,喘咳可平;加化橘紅、川貝母清肺利痰;魚腥草、牛蒡子清熱解毒。熱毒炎消,胸痛痰喘可愈。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