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杜蘅散

    《圣惠》卷六十八:杜蘅散處方

    杜蘅2兩半,蛇銜2兩,地榆2兩(銼),干地黃2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銼),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炒令汗出),桂心半兩,當(dāng)歸1兩半(銼,微炒),芎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肉蓯蓉1兩半(酒浸2宿,去皴皮,炙令干),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半,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續(xù)筋骨。主金瘡,筋骨斷。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八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jiàn)《圣惠》卷五十六:杜蘅散處方

    杜蘅1兩,豉1兩,人參半兩許,瓠子2-7枚,松蘿6銖,赤小豆2-7枚。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尸注鬼注。尸注,及惡氣中人,令人心胸滿悶,神思昏迷。

    用法用量

    平旦溫服方寸匕。晚當(dāng)吐百種物,若不盡,后更服之。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jiàn)《圣惠》卷五十六
更多中藥材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散處方紫菀(去苗.凈洗)、五味子(撿凈)、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五兩;肉桂(去粗皮)、細(xì)辛(去苗),各二兩半。炮制上件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用法用量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
  • 《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濟(jì)南方):半夏曲處方白面3斤,苦杏仁6兩,鮮辣蓼草8兩,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兩,鮮青蒿8兩,鮮蒼耳草8兩。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停食作嘔。用法用量以鮮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濟(jì)南方)《全國(guó)......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半夏曲芽湯處方半夏 陳皮 茯苓 枳殼 檳榔 神曲 麥芽 香附子 厚樸 蒼術(shù) 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消積,下氣止嘔。主飲食積滯,痰涎壅盛,嘔吐不已。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服。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醫(yī)統(tǒng)》......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半夏木通湯處方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木通(銼,炒)半兩,干姜(炮)半兩,芍藥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制法上為粗末。一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
  • 《杏苑生春》卷五:半夏杏仁湯處方半夏3克 杏仁2.4克 枳殼 桔梗 片芩(炒)紫蘇各1.5克 麻黃1.8克 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風(fēng)痰哮喘,喉中痰聲不斷。用法用量上藥哎咀。加生姜5片,水煎,空腹時(shí)服。摘錄《杏苑生春》卷五《杏苑》卷五:半夏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