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果飲子

    《楊氏家藏方》卷六:草果飲子處方

    草果子仁、烏梅肉(焙)、紫蘇葉(去土)、赤茯苓(去皮)、厚樸(去粗皮,生姜制,炒干)、陳橘皮(去白)、甘草(炙)、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頭)各等分。

    功能主治

    溫脾養(yǎng)胃,順氣消飲,生津液,美飲食。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婦人良方》卷二十一引《經(jīng)效》:草果飲子處方

    半夏(泡)2錢,赤茯苓2錢,甘草(炙)2錢,草果(炮,去皮)2錢,川芎2錢,陳皮2錢,白芷2錢,青皮(去白)1錢,良姜1錢,紫蘇1錢,干葛4錢。

    功能主治

    婦人產(chǎn)后瘧疾,寒熱相半,或多熱者;感冒后四逆,手足不遂,牙關緊急;霍亂四逆,手足搐搦,欲成風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校注婦人良方》引作“草果飲”。方中干葛,《醫(yī)學綱目》作干姜。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十一引《經(jīng)效》《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二引《定齋未病方》:草果飲子處方

    草果仁、蒼術(泔浸)、厚樸(姜制)、陳皮、半夏曲、甘草、烏梅各等分。

    功能主治

    快脾。主瘧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2個,同煎7分,不拘時候。

    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熱甚者,加柴胡;瘴瘧,加檳榔。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二引《定齋未病方》《楊氏家藏方》卷三:草果飲子處方

    草果子仁4枚,人參(去蘆頭)半錢,半夏13枚(中樣者,沸湯浸洗7次),甘草(炙)半錢,大棗3枚,烏梅3枚,生姜(3寸)1塊。

    功能主治

    瘧疾。寒熱往來,煩渴頭痛,或但寒但熱。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北艾1把。功能主治癰疽,瘡口冷滯,膿血少,肉色白,久不合。用法用量煎湯,密室中洗,仍以白膠燒煙熏之,續(xù)貼膏藥。仍多服排膿內(nèi)補散、加味不換金正氣散。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 處方北芪30克 杞子30克 乳鴿1只制法先將乳鴿去毛及內(nèi)臟與北芪、杞子同放燉盅內(nèi),加水適量,隔水燉熟。功能主治補心益脾,固攝精氣。用于早泄、陽痿、體倦乏力、自汗、心悸。用法用量飲湯吃肉,一般3天燉1次,3~5天為一療程。一療程即愈。摘錄《飲......
  • 來源本品為北豆根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片。性狀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黑棕色;味苦。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內(nèi)結(jié)所致的咽喉腫痛;急性咽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規(guī)格(1)15mg(2)30mg貯藏密......
  • 處方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7次,為末)、丁香1錢(重碾碎)。制法上將半夏末水搜作劑,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嬰孩小兒風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熱煩悶,神不安穩(wěn),睡眠不寧,可進飲食或欲飲食,食之即嘔。......
  • 處方巴豆(去皮)半兩,大戟(銼碎)半兩。制法上藥同入銚內(nèi),油炒焦黃,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積六聚。用法用量每服3丸,乳食前、臨臥米飲送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