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承氣湯

    《普濟(jì)方》卷九十六:承氣湯處方

    厚樸4兩(去皮),姜2兩(同搗爛,焙干),大黃2兩,枳實(shí)半兩(麩炒去瓤),芒消1兩半。

    制法

    上除芒消外,并為粗末。

    功能主治

    剛痙,大便不通10數(shù)日。

    用法用量

    每服10錢,水2盞,煎1盞半,去滓,入芒消半錢匕,攪勻,再煎2-3沸,微熱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九十六《千金》卷九:承氣湯處方

    枳實(shí)5枚,大黃4兩,芒消半升,甘草2兩。

    功能主治

    少陰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陰病得之6-7日,腹?jié)M不大便者。下血。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適寒溫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為度,若不得利盡服之。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變大承氣為調(diào)胃承氣,專取甘草通調(diào)之力以緩消、黃之急也。更加枳實(shí)于調(diào)胃承氣方中,較大承氣中厚樸,雖辛溫、辛苦不同,而泄?jié)M之功則一。

    摘錄《千金》卷九《攝生眾妙方》卷四:承氣湯處方

    大黃、樸消、豆豉、枳實(shí)、厚樸各等分。

    功能主治

    發(fā)汗,瀉下,去臟毒。主

    用法用量

    上用水2鐘,煎至8分,空心溫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四《千金》卷十六:承氣湯處方

    前胡1兩,枳實(shí)1兩,桂心1兩,大黃1兩,寒水石1兩,知母1兩,甘草1兩,消石2兩,石膏2兩,栝樓根2兩。

    功能主治

    氣結(jié)胸中,熱在胃管,飲食嘔逆,渴者。

    用法用量

    《千金翼》有梔子,無枳實(shí)。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承氣者,承制逆上之氣也。此方雖借承氣之名,實(shí)取《金匱》大黃甘草湯之制,以治胸中客熱,加前胡、枳實(shí)以下氣,知母、石膏、寒水、栝樓以化熱,消石、桂心為伏熱之開導(dǎo)也。

    摘錄《千金》卷十六《圣惠》卷三十九:承氣湯處方

    茯神1兩,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1兩(去蘆頭),青竹茹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毒吐卻惡毒物后,覺胸心安穩(wěn)。宜服此。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注意

    三二日內(nèi)宜食粥。

    摘錄《圣惠》卷三十九《圣惠》卷十五:承氣湯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川樸消1兩,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時(shí)氣5日,腸胃中有結(jié)燥,胸中壅悶,或時(shí)譫語。

    用法用量

    每服4錢,用水1中盞,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五《痘科類編釋意》卷三:承氣湯處方

    大黃1錢,厚樸1錢,枳實(shí)1錢,甘草5分,芒消1錢。

    功能主治

    痘瘡發(fā)熱腹痛,大渴煩躁,大便閉,狂妄者;痘瘡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實(shí)效,口噤胸滿,臥不著席,腳攣急,大便閉結(jié)不通。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

    各家論述

    此開滯下利之方也。厚樸苦溫以去痞,枳實(shí)苦寒以瀉滿,芒消咸寒以潤燥軟堅(jiān),大黃苦寒以瀉實(shí)去熱,甘草甘平調(diào)諸藥,稍緩其峻急之性。

    摘錄《痘科類編釋意》卷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拓痞丸處方桂心3分,曾青(無,代以空青)3分,牡丹3分,鳣頭甲(頭漬,炙令黃色)3分,干姜3分,蜀漆7分,細(xì)辛6分,龍膽5分,附子4分(炮)。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兒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飲食,食不生肌膚,心中......
  • 處方白芷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白附子1兩,白僵蠶1兩,白蒺藜1兩,白丁香1兩,白薇1兩,草烏1兩,杏仁(泡,去皮尖)1兩,甘松1兩,藁本1兩,山楂1兩,豆粉1兩,鷹條1兩,豬牙皂角1兩,兒茶3錢,輕粉3錢,樟腦5錢,密陀僧5錢,豬胰3兩......
  • 《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八白散處方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勞汗當(dāng)風(fēng),郁乃痤。用法用量至夜津調(diào)涂面,明旦以瑩肌如......
  • 處方當(dāng)歸、芍藥、地黃、川芎、鹿茸、阿膠(炒作珠,用干草火燒)、艾葉、續(xù)斷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人無子。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好酒送下。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三六......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八石散處方代赭3兩,凝水石8兩,甘草(炙,銼,別為末)8兩,不灰木8兩,金星石4兩,銀星石4兩,云母4兩,石膏4兩,太陰玄精石4兩,陽起石2兩(別生研)。制法上藥除陽起石、甘草外,余8味固濟(jì)瓷罐中,歇口,約1秤,炭火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