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補傷散

    處方

    天門冬1升,防風(fēng)1兩半,澤瀉1兩半,人參1兩半,白蘞1兩,大豆卷2兩,前胡2兩,芍藥2兩,栝樓根2兩,石膏2兩,干姜2兩,紫菀1兩,桂心4兩,白術(shù)4兩,甘草2兩半,干地黃2兩半,薯蕷2兩半,當(dāng)歸2兩半,阿膠1兩半。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以遠(yuǎn)行,膝不可久立,汗出鼻干,少氣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臥不安席,忽忽喜夢,寒熱,小便赤黃,目不遠(yuǎn)視,唾血。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金匱》薯蕷丸之變方,除十三味相同外,其天冬乃麥冬之變味,柴胡乃前胡之變味,澤瀉乃茯苓之變味,栝樓根乃杏仁之變味,石膏乃桔梗之變味,紫菀乃川芎之變味,惟曲、棗二味,無可變味。

    摘錄《千金》卷十七
更多中藥材
  • 《傷科匯纂》卷七:安髓散處方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功能主治腦陷頭疼。用法用量生姜汁和酒服。摘錄《傷科匯纂》卷七《梅氏驗方新編》卷六:安髓散處方川芎1兩,香附1兩,白附子1兩,甘草1兩,白芷1兩,相草1兩,牡蠣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
  • 處方黑鉛2兩,水銀1兩,硫黃(細(xì)研)1兩。制法上先銷鉛成水,次下水銀攪令勻,良久,即下硫黃末,當(dāng)為碧色,勻攪,即去火放冷,細(xì)研如粉,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驚邪癲癇,天行熱病,心神狂亂。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新汲水研服之。摘錄《圣惠》卷......
  •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青黛5錢,百部1錢,山豆根1錢,人參3錢,茯苓5錢,天花粉3錢。功能主治補土瀉火,消痰逐邪。主肺氣虛而中邪,目見鬼神,口出胡言,或說刀斧砍傷,或言弓矢射中,滿身疼痛,呼號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十......
  •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安魂湯處方龍眼肉18克 酸棗仁(炒搗)12克 生龍骨(搗末)15克 生牡蠣(搗末)15克 清半夏9克 茯苓片9克 生赭石(軋細(xì))12克功能主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
  • 處方天麻1兩,川芎1兩,防風(fēng)1兩,細(xì)辛1兩,白芷1兩,羌活1兩,川烏(炮,去皮臍)1兩,荊芥穗1兩,僵蠶1兩,薄荷葉3兩,全蝎半兩,粉甘草半兩,藿香半兩,朱砂(細(xì)研,水飛)半兩,麝香1錢,珍珠1錢,琥珀1錢。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