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百部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百部散處方

    百部 貝母(煨微黃)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銼)各30克 石膏60克

    制法

    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兒咳嗽發(fā)熱。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竹葉2~7片,煎至90毫升,去滓。乳母食后溫服,小兒飲其乳汁。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圣惠》卷八十三:百部散處方

    百部1兩,貝母(煨微黃)1兩,紫菀(洗去苗土)1兩,葛根(銼)1兩,石膏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咳嗽頭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令乳母子食后溫服,令兒飲乳甚佳。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四十六:百部散處方

    百部1兩,細(xì)辛1兩,貝母1兩(煨微黃),甘草1兩(炙微赤,銼),紫菀1兩半(去苗土),桂心1兩,白術(shù)1兩,麻黃3兩(去根節(ji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五味子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咳嗽,晝夜不得睡臥,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圣惠》卷四十六:百部散處方

    百部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1兩(去心),木通1兩(銼),天門冬1兩(去心),紫菀1兩(去苗土),貝母1兩(煨微黃),赤茯苓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久咳嗽,肩胛漸高,唾出膿血,其味腥咸。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百部散別名

    百部湯

    處方

    百部1兩(炮干),款冬花1兩,杏仁1兩(去皮尖,麩炒黃,另研入),甘草1兩(涂酥,炙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臟風(fēng)熱,上喘咳嗽,鼻塞生瘡,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

    百部湯(《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八)。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圣濟(jì)總錄》卷七:百部散處方

    百部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牛膝(去苗,切,酒灑,焙)半兩,白術(shù)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中風(fēng)亸曳,攣躄不能起。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溫酒調(diào)下,漸加至2錢匕,日3次,夜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圣惠》卷六:百部散處方

    百部1兩,桔梗1兩(去蘆頭),射干1兩,川升麻1兩,天門冬1兩(去心),木通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沙參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六:百部散處方

    百部2兩,款冬花1兩,貝母(去心)1兩,白薇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實(shí),鼻塞不聞香臭。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六《楊氏家藏方》卷十二:百部散處方

    金毛狗脊(去毛)1兩,黑狗脊1兩,蛇床子(炒)1兩,馬兜鈴根1兩,硫黃(研)半兩,秦艽半兩,百部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大人、小兒禿瘡

    用法用量

    生麻油調(diào)涂瘡上。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醫(yī)略六書》卷三十:百部散處方

    百部3兩,桑皮1兩半,百合3合,茯苓1兩半,桔梗3錢。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喘咳,脈虛浮數(shù)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去滓溫服。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圣惠》卷四十六:百部散別名

    百部湯

    處方

    百部1兩,赤茯苓2兩,百合1兩,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氣暴熱咳嗽,氣滿喘急;又治骨蒸勞,煩熱,肩背疼痛,四肢乏力,咳嗽。

    用法用量

    百部湯(《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御藥院方》卷五:百部散處方

    款冬花1兩,百部1兩,知母半兩,貝母(去心,炒)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咳嗽無問新久,冷熱并宜。

    用法用量

    每服3-4錢,食后用暖齏汁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普濟(jì)方》卷一六三:百部散處方

    百部1兩,款冬花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

    制法

    上為末,入杏仁拌勻。

    功能主治

    新久喘嗽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糯米20粒,同煎米飲,食后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六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壁錢窠2-7個(其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于壁上,土人呼為壁繭)。功能主治吐逆不定。用法用量煎湯飲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 處方木瓜干1兩,茯神(去木)1兩,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臍)3分,熟地黃半兩,覆盆子半兩,甘草1分,生姜3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丑末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病關(guān)節(jié)不利,筋脈拘急,身重,萎弱,或溫癘盛行,遠(yuǎn)近咸若,或胸腹......
  • 處方黑牛尾。制法上燒作灰。功能主治間日瘧。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 《醫(yī)心方》卷六引《拯要方》:備急丸處方大黃150克 干姜60克 巴豆90克(去心,熬)芒消90克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功能主治主忽然心腹脹滿急痛,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先服4丸,如不利下,更加1~2丸。取得四五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飲之即止。......
  • 《博濟(jì)方》卷四:備急丹處方錦紋新大黃30克制法上藥杵羅為末,用頭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產(chǎn)后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跌打損傷,瘀血不下。用法用量用溫醋湯100毫升化5丸服之。須臾血下即愈。摘錄《博濟(jì)方》卷四《博濟(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