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礬5兩(上好者,搗羅為末)。
上于銀鍋中,以真牛乳5升,和白礬,煎令泣泣如雪,以寒食蒸餅?zāi)?,旋下于鍋中,攪令勻,為丸如梧桐子大?/p>功能主治
止泄痢,除骨髓風(fēng)。主女人風(fēng)冷及血?dú)?;男子冷病,腸風(fēng)瀉血。
每服15丸,空心以粥飲送下。
真川貝6兩(去心,研),生半夏4兩(研)。
5月5日午時合和,在銅鍋內(nèi),微火炒嫩黃色,冷后入瓷器收貯,勿泄氣。
瘧疾。
每服1分5厘,生姜汁2-3匙調(diào)藥,隔水燉熱,未來時先服1服,重者再服1服。
愈后忌食南瓜、雞蛋、芋艿、螃蟹、蜞。
鹽2兩5錢,礬2兩5錢,消2兩5錢,皂礬2兩5錢。
上為末,入鍋炒9分干,加汞2兩,朱砂5錢,共研無星帶青色,入包灑瓶內(nèi)按緊,上用布(如瓶口大)蓋住,再用黃泥靠瓶遍周圍按緊,中留1孔,依瓶口大,俟泥干,再用夏布1塊扎瓶口,用陽城罐1個,將藥罐對口扎定,封固如法,再用大瓷盆1個盛水在內(nèi),將前藥瓶倒立空罐底,立盆內(nèi),其盆上用磚如法隔之,先將罐內(nèi)藥圈記何處,止其火亦止到藥邊為度,或過藥1指亦可,藥出上罐入下罐,即過分火候,其功效同,猛火亦可,可先文后武,共3炷香,火足冷定,取起下罐,內(nèi)有水不可橫浸,入水濕了上罐口藥,開罐取出,其藥松白色為妙,然不松白亦可用。
拔毒,去膿血。主一切腫毒。
未出膿者,用之點(diǎn)起泡自破,出水再用藥紙貼之,自干而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礬5兩(上好者,搗羅為末)。
制法上于銀鍋中,以真牛乳5升,和白礬,煎令泣泣如雪,以寒食蒸餅?zāi)?,旋下于鍋中,攪令勻,為丸如梧桐子大?/p>功能主治
止泄痢,除骨髓風(fēng)。主女人風(fēng)冷及血?dú)?;男子冷病,腸風(fēng)瀉血。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良方合壁》卷上:白雪丹處方真川貝6兩(去心,研),生半夏4兩(研)。
制法5月5日午時合和,在銅鍋內(nèi),微火炒嫩黃色,冷后入瓷器收貯,勿泄氣。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1分5厘,生姜汁2-3匙調(diào)藥,隔水燉熱,未來時先服1服,重者再服1服。
注意愈后忌食南瓜、雞蛋、芋艿、螃蟹、蜞。
摘錄《良方合壁》卷上《靈藥秘方》卷上:白雪丹處方鹽2兩5錢,礬2兩5錢,消2兩5錢,皂礬2兩5錢。
制法上為末,入鍋炒9分干,加汞2兩,朱砂5錢,共研無星帶青色,入包灑瓶內(nèi)按緊,上用布(如瓶口大)蓋住,再用黃泥靠瓶遍周圍按緊,中留1孔,依瓶口大,俟泥干,再用夏布1塊扎瓶口,用陽城罐1個,將藥罐對口扎定,封固如法,再用大瓷盆1個盛水在內(nèi),將前藥瓶倒立空罐底,立盆內(nèi),其盆上用磚如法隔之,先將罐內(nèi)藥圈記何處,止其火亦止到藥邊為度,或過藥1指亦可,藥出上罐入下罐,即過分火候,其功效同,猛火亦可,可先文后武,共3炷香,火足冷定,取起下罐,內(nèi)有水不可橫浸,入水濕了上罐口藥,開罐取出,其藥松白色為妙,然不松白亦可用。
功能主治拔毒,去膿血。主一切腫毒。
用法用量未出膿者,用之點(diǎn)起泡自破,出水再用藥紙貼之,自干而愈。
摘錄《靈藥秘方》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