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裝飾卷柏

    拼音注音Zhuānɡ Shì Juǎn Bǎi別名

    緣毛卷柏、毛鹿卷柏、大理卷柏

    英文名herb of tricholoma tamariskoid spikemoss出處

    始載于《蕨類名詞及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裝飾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laginella compta Hand- Mazz.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在草地、灌叢下或林緣的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陜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莖匍匐,側枝有時直立,常密集成叢,高約5cm。葉二型,互生,在枝兩側及中間各2行;側葉斜卵形,長1.2-1.5mm,寬0.8-1mm,基部不相等,先端漸尖,邊緣有白色膜質(zhì)狹邊及睫毛狀齒;中葉薄紙質(zhì),披針形,長0.8-1.2mm,寬0.3-0.5mm,葉基不等,先端尾狀,邊緣有白色膜質(zhì)狹邊及睫毛狀齒。孢子囊穗單生于小枝頂端,長0.5-1.2cm,有4棱;孢子葉二型;側葉較小,卵形,長約1.2mm,寬約0.8mm,龍骨狀,先端尖,邊緣有睫毛狀齒;中葉較大,卵形,長約1.6mm,寬約1mm,龍骨狀,先端尖,邊緣有睫毛狀齒。大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圓腎形,生在囊穗上部,大小孢子表面有皺紋。

    歸經(jīng)

    胃;膽;大腸經(jīng)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通經(jīng)活絡。主肝炎;膽囊炎;痢疾;腸炎;肺癰;風濕性關節(jié)炎;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涼。有清熱利濕,通經(jīng)活絡的功能。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痢疾、腸炎、肺癰、風濕關節(jié)痛及燙火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柴胡葉鏈莢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ysicarpus bupl......
  •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樹脂。功能主治合質(zhì)汗藥,治金瘡。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檉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別名檉(《詩經(jīng)》),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
  •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風,又清熱毒,發(fā)麻疹。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椿葉拼音注音Chūn Yè別名椿木葉(《唐本草》),春尖葉(《重慶草藥》)。出處《綱目》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葉。化學成分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醫(yī)林纂要》:“甘苦辛,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