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巖指甲花

    拼音注音Yán Zhī Jiɑ Huā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鳳仙花科植物黃鳳仙花全草。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巖濕地。分布貴州、江西等地。

    原形態(tài)

    黃鳳仙花,又名:牯嶺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20~25厘米。莖直立,有深縱溝及翅狀突起。葉互生;葉片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8~11厘米,寬3~4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圓鋸齒,側(cè)脈約5~7對,明顯。花梗腋生,長約2厘米,在中部有2枚對生的苞片;萼片2,綠色,卵圓形,有短尖頭,其中1枚較長,先端卷曲;花瓣橙紅色或微帶淡色紋,長3厘米,距短,呈鉤狀,花中部背脊隆起;雄蕊5,圍繞子房,花藥聯(lián)合;子房上位,花柱短。蒴果長橢圓形,無毛。種子鮮紅色?;ㄆ谇锛?。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消積,止痛。

    用法用量

    ①治腹痛:巖指甲花根五錢。煎水服。

    ②治小兒疳:巖指甲花全草二錢。蒸豬肝服。

    ③治無名腫毒:巖指甲花全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別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
  • 別名和常山、胡椒樹、日本常山來源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根、莖四季可采,曬干;葉夏秋采集,鮮用。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用于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腫痛,胃......
  • 拼音注音Chòu Lǐ Zi別名老鴰眼、老烏眼。出處過去曾將《本經(jīng)》所載鼠李考證為本品,然根據(jù)植物分布,《本經(jīng)》等諸家本草所載鼠李并非本種,當(dāng)為鼠李科植物凍綠 Rhamnus utilis Decne.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的......
  • 拼音注音Chòu Lǐ Pí別名鼠李皮。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采收和儲藏:夏末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中藥大辭典》:臭柏拼音注音Chòu Bǎi別名新疆圓柏、雙子柏(《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阿爾叉、霍寧-阿爾茨(蒙名)。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柏科植物沙地柏的枝葉、球果。春、夏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沙地、多石的干旱荒山和林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