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通城虎

    《全國中草藥匯編》:通城虎拼音注音Tōnɡ Chénɡ Hǔ別名

    定心草、五虎通城、血蔞

    來源

    馬兜鈴科植物通城虎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以入藥。夏秋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苦、辛,溫。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解毒消腫。用于胃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0.2~1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通城虎拼音注音Tōnɡ Chénɡ Hǔ別名

    五虎通城、定心草(《廣西中草藥》),一點血(《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出處

    《廣西中草藥》

    來源

    為馬兜鈴科植物福德馬兜鈴全草。夏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陰濕處。分布廣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細長,淡黃色。莖纖細,淡綠色。葉互生,長卵形至心形,長4~1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或長尖,基部心形,上面綠色,下面綠白色。葉脈有短柔毛,花暗紫色。蒴果短圓柱形。花期夏季。

    性味

    《廣西中草藥》:"苦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廣西中草藥》:"祛風止痛,消腫解毒。治心胃氣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小兒驚風,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2~1錢。外用:搗敷。

    復方

    治小兒驚風:通城虎、鉤藤、地龍,煎服。(《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通城虎拼音注音Tōnɡ Chénɡ Hǔ別名

    五虎通城、定心草、天然草、血萎、血藤暗消。

    英文名Ovalleaf Dutchmanspipe Root出處

    出自《廣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通城虎的根或會株及馬兜鈴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灌叢或石隙中。

    2.生于石灰?guī)r隙地。

    資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2. 分布于廣西。

    原形態(tài)

    通城虎 草質(zhì)藤本。根圓柱形。葉互生;葉柄長2-4cm;近無毛;葉片卵狀心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0-20cm寬5-8cm,先端長漸灑或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cè)裂片近圓,下垂或擴展,邊全緣,下面僅網(wǎng)脈搏上密被茸毛,基出脈搏5-7條,網(wǎng)脈在下面凸起??偁罨ㄐ蜷L達4cm,有花3-4朵或有時僅1朵,腋生;花梗長約8mm;苞片或小苞片卵形或鉆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具短柄,下面被短柔毛;花被管基部膨大呈球形,外面綠色,向急劇收狹成一長管,管口護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cè)極短,邊緣有時向下翻,另一側(cè)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而具凸尖,暗紫色,有3-5條縱脈和網(wǎng)脈,被稀疏短柔毛或無毛;花藥著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具6縱棱;合蕊柱粗厚,先端6裂,裂片先端鈍,向下延伸成6裂的圓環(huán)。前果長圓形或倒卵形,長3-4cm,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辯開裂,果梗亦隨之開裂。種子卵狀三角形,背面平凸狀,具小疣點。花期3-4月,果期5-7月。

    2.崗馬兜鈴 草質(zhì)藤本。葉卵狀心形、心形或近圓形,長8-13cm,寬9-12cm,先湍急漸尖,基部心形,兩側(cè)裂片近圓,長2-3cm,稍擴展或下垂,賽被細短柔毛,密布油點;基出脈7條;葉柄柔弱,長2-8cm??偁罨ㄐ虺-2個聚生于葉腋,有花2-6朵;花梗長l-2cm,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5-7mm,寬約3mm,無柄,上面被短柔毛,花被全長約4.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4mm,向上漸收狹成一長管,管長約1cm,近管口漸擴大成漏斗狀;檐部一側(cè)極短,有時稍2裂,另一側(cè)向上延伸成舌片;舌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并延伸成長l-3cm線形而彎扭的尾尖,淺褐紫色,有縱脈紋和橫脈,口部具圓形黑紫斑,外面無毛,內(nèi)面被短柔毛;花藥卵形,貼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圓柱形,6棱;合藍柱先端6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而稍彎,邊緣向下延伸形成波狀圓環(huán),朝覆蓋雄蕊。蒴果長圓形,長約7cm,寬約2.5cm,6棱,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辯開裂;果梗常隨果開裂成6條;種子卵狀心形,先端尖,背面平凸狀,具小疣點?;ㄆ?月,果期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細圓柱形,稍彎曲,直徑2-10mm。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環(huán)紋及細根痕。斷面較平坦,木部黃色。氣微,味辛。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中部石細胞群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石細胞近長方形,長徑60-120(-160μm),短徑40-70mp,壁厚,木化;內(nèi)皮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從中心向外分叉排列,導管直徑15-105μm。本品有油細胞。

    化學成分

    根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A,7-羥基馬兜鈴酸( 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 A及木蘭花堿( magno-florine)馬兜鈴總酸性成分含量為 0.60%。

    歸經(jīng)

    肺;胃;腎經(jīng)

    性味

    苦;辛;溫;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鎮(zhèn)痛;消腫;解毒。主風濕骨痛;胃脘痛;腹痛;咽喉炎;跌打損傷;小兒驚風;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研末,1.5-3g。外用:適量,搗敷。

    復方

    治小兒驚風: 通城虎、鉤藤、地龍,煎服。(《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各家論述

    《廣西中草藥》:祛風止痛,消腫解毒。治心胃氣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小兒驚風,毒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紫金??浦参锇賰山鸬娜~片。化學成分莖、葉含紫金牛酸、巖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藥》:“微咸,涼。“功能主治《分類草藥性》:“包損傷,涂諸瘡,通淋?!罢洝吨兴幋筠o典》......
  • 《中國藥典》: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別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藥百合、家百合英文名BULBUS LILII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
  • 《中藥大辭典》: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出處《綱目》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種子。功能主治孫思邈:“治腸風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湯服?!罢洝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草》: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英文名seed of Gr......
  • 《中藥大辭典》:百合花拼音注音Bǎi Hé Huā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化學成分參見“百合“條。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肺。“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平,味甘微苦?!白⒁狻兜崮媳静荨罚骸胺斡酗L邪者忌用?!肮δ苤髦螡櫡?.....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味參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別名小棕皮來源百合科肺筋草屬植物百味參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性味辛、微苦,溫。功能主治補虛斂汗,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