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稗子根

    拼音注音Shān Bài Zǐ Gēn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漿果苔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ex baccans Nee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華南及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漿果苔草,多處生禿凈草本,高60-150cm。根莖橫走,粗壯,叢生,莖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紅色、纖維狀分裂的葉鞘。葉稈生;葉片線形,革抽,長于稈,長30-50cm ,pa 8-12mm,先端長尖,葉鞘禿凈。圓錐花序復(fù)出,長5-30cm;側(cè)生枝圓錐花序長5-6cm;苞片葉狀,褐色,長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極多數(shù),雄雌順序,圓柱形,長1.5-6cm;雌花鱗片長圓卵形,長約3mm,褐紅色,具狹的白色膜質(zhì)邊緣,先端鈍,具芒尖,脈1-3。果囊倒卵形,稍長于鱗片,腫脹,漿果狀,血紅色,脈多數(shù),先端爭縮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齒。小堅(jiān)果卵狀三棱形,棕紅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內(nèi)。花、果期3-6月。

    性味

    味苦;澀;性微寒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葉拼音注音Chǔ Yè別名構(gòu)葉(《子母秘錄》),谷樹葉(《簡便單方》),醬黃葉(《生草藥性備要》)。出處《別錄》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的葉。化學(xué)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有機(jī)酸、鞣質(zhì)。性味甘,涼。①《別錄》:“味甘,無毒?!阿凇度杖A......
  • 《中藥大辭典》:楮頭紅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秋季采,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湖北、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高10~......
  • 《中藥大辭典》:楮實(shí)拼音注音Chǔ Shí?jiǎng)e名谷實(shí)、谷子(《千金方》),楮實(shí)子(《素問病機(jī)保命集》),楮桃(《瀕湖集簡方》),角樹子、野楊梅子(《江蘇植藥志》),構(gòu)泡(《重慶草藥》),谷木子、谷樹子、谷樹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藥》)。出處《別......
  • 拼音注音Chǔ Shí Zǐ英文名FRUCTUS BROUSSONETIAE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構(gòu)樹Broussoneria papyrifera (L.) Vent.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洗凈,曬干,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zhì)。......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桑科植物構(gòu)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②《廣西中草藥》:“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