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白矛香、大矛香艾
菊科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以全草入藥。
陜西、甘肅、青海、四川。
辛、苦,寒。
活血散瘀,平肝潛陽,祛痰。外用止血。主治血瘀包塊,肝陽上亢,肺熱咳嗽,創(chuàng)傷出血。
3~5錢;外用適量,研細末外敷患處。
大矛香艾、大白矛香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為菊科植物乳白香青的干燥全草。夏季花未開放時,拔取全株,曬干。
生長于山坡、草地、灌木叢中。分布我國西北地區(qū)。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絨毛。根莖木質化,分枝。莖叢生,直立。葉片線狀長圓形,長2~11厘米,先端鈍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緣?;~及下部莖生葉具長柄,中部以上莖生葉無柄,基部下延成莖翅;頭狀花序多數(shù),聚成復傘房狀;總苞鐘狀,徑5~8毫米,總苞片數(shù)層,上部白色,下部淡褐色,干膜質;花雜性或雌雄異株,雌花細管狀,結實,兩性花管狀,不結實。瘦果黃褐色,長圓柱形,長不足1毫米;冠毛白色,一層,粗毛狀。
辛苦,寒。
活血散瘀,平肝潛陽,祛痰。外用止血。
①治血瘀包塊:大矛香艾五錢,水紅花子三錢,青木香二錢,水煎服。
②治肝陽上亢:大矛香艾五錢,夏枯草四錢,杭菊花三錢,白芍三錢,水煎服。
③治肺熱咳嗽:大矛香艾五錢,沙參四錢,川貝母二錢,水煎服。
④治創(chuàng)傷出血:大矛香艾適量,研細末,外敷患處。
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乳白香青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phalis lactea Maxim.
采收和儲藏:夏季花未開放時,割取全草,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3400m的亞高山山坡、草地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乳白香青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密被灰白色絨毛。根狀莖粗壯,木質化,多分枝。莖叢生,直立,不分枝。葉片線狀長圓形,長2-11cm,先端鈍 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緣;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有長柄,中部以上莖生葉無柄,基部下延成狹翅。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和枝端密含有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2-4mm;總苞鐘狀,徑5-8mm,總苞片4-5層,外層卵圓形,長約3mm,被蛛絲狀毛,內層卵狀長圓形,長約6mm,乳白色,最內層狹長圓形,長5mm,有長約全長2/3的爪部;花托有遂狀短毛;雌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雌花,中央有2-3個雄蕊;雄株頭狀花序全部為雄蕊;花冠長3-4mm,冠毛比冠稍長,雄花冠毛上部寬扁。瘦果圓柱形,長約1mm,近無毛?;?、果期7-9月。
味辛;微苦;性涼
清熱止咳;散瘀止血。主感冒頭痛;肺熱咳嗽;外傷出血
內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3-5g。外用:適量,研末撒。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白矛香、大矛香艾
來源菊科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甘肅、青海、四川。
性味辛、苦,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平肝潛陽,祛痰。外用止血。主治血瘀包塊,肝陽上亢,肺熱咳嗽,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研細末外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乳白香青拼音注音Rǔ Bái Xiānɡ Qīnɡ別名大矛香艾、大白矛香
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乳白香青的干燥全草。夏季花未開放時,拔取全株,曬干。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草地、灌木叢中。分布我國西北地區(qū)。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絨毛。根莖木質化,分枝。莖叢生,直立。葉片線狀長圓形,長2~11厘米,先端鈍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緣?;~及下部莖生葉具長柄,中部以上莖生葉無柄,基部下延成莖翅;頭狀花序多數(shù),聚成復傘房狀;總苞鐘狀,徑5~8毫米,總苞片數(shù)層,上部白色,下部淡褐色,干膜質;花雜性或雌雄異株,雌花細管狀,結實,兩性花管狀,不結實。瘦果黃褐色,長圓柱形,長不足1毫米;冠毛白色,一層,粗毛狀。
性味辛苦,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平肝潛陽,祛痰。外用止血。
復方①治血瘀包塊:大矛香艾五錢,水紅花子三錢,青木香二錢,水煎服。
②治肝陽上亢:大矛香艾五錢,夏枯草四錢,杭菊花三錢,白芍三錢,水煎服。
③治肺熱咳嗽:大矛香艾五錢,沙參四錢,川貝母二錢,水煎服。
④治創(chuàng)傷出血:大矛香艾適量,研細末,外敷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乳白香青拼音注音Rǔ Bái Xiānɡ Qīnɡ別名大矛香艾、大白矛香
英文名Herb of Milkywhite Pearleverlasting出處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乳白香青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phalis lactea Maxim.
采收和儲藏:夏季花未開放時,割取全草,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3400m的亞高山山坡、草地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乳白香青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密被灰白色絨毛。根狀莖粗壯,木質化,多分枝。莖叢生,直立,不分枝。葉片線狀長圓形,長2-11cm,先端鈍 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緣;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有長柄,中部以上莖生葉無柄,基部下延成狹翅。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和枝端密含有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2-4mm;總苞鐘狀,徑5-8mm,總苞片4-5層,外層卵圓形,長約3mm,被蛛絲狀毛,內層卵狀長圓形,長約6mm,乳白色,最內層狹長圓形,長5mm,有長約全長2/3的爪部;花托有遂狀短毛;雌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雌花,中央有2-3個雄蕊;雄株頭狀花序全部為雄蕊;花冠長3-4mm,冠毛比冠稍長,雄花冠毛上部寬扁。瘦果圓柱形,長約1mm,近無毛?;?、果期7-9月。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散瘀止血。主感冒頭痛;肺熱咳嗽;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3-5g。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