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球序鵝掌柴

    拼音注音Qiú Xù é Zhǎnɡ Chái別名

    七加皮、五加皮

    英文名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出處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球序鵝掌柴的根或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efflera glomerulata Li.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nèi)∏o皮,挖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谷地或山坡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

    原形態(tài)

    球序鵝掌柴,小喬木或灌木,高3-7m,稀纏繞藤本,長達(dá)15m。掌狀復(fù)葉,有小葉5-7;葉柄圓柱形,長10-15cm,近于無毛,莖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小葉柄有狹溝,長3-5cm,無毛;小葉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8-17cm,寬3-8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鈍形或楔形,邊緣全緣;上面有光澤,下面灰綠色,兩面均無毛;側(cè)脈通常8對,和稠密的網(wǎng)脈兩面微隆起。圓錐花序頂生,長15-30cm,主軸和分枝幼時被星狀絨毛,后變稀至無毛,花無梗或有極短的梗,5-8朵密集成簇;苞片被毛,常早落,小苞片早落;萼長約1mm,無毛,邊緣全緣或近于全緣;花瓣5,三角形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5-2mm,無毛,花小,淡綠白色;雄蕊5,花絲和花瓣等長;子房下位,5室,花盤微隆起,無花柱,有不明顯的柱頭5。果卵圓形,有5棱,連花盤長4-5mm,直徑約3mm,花盤圓錐狀歲月形,長為果實的1/4-1/3。花期9月,果期9-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樹皮灰黃色、灰棕色或棕色,多為不規(guī)則碎片。

    性味

    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活絡(luò);散瘀止痛;消癥利水。主風(fēng)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及樹皮:主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別名白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蚵邹盋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薯莨拼音注音Bái Shǔ Lànɡ別名山仆薯、板薯、那亞、榜花薯、葉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甘,......
  • 《中藥大辭典》: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別名大發(fā)汗、白花藤、大毛豆、斷腸葉(《云南中草藥選》)。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葉。全年可采,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河邊陰濕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攀援狀落......
  • 拼音注音Bái Pāo別名白泡兒、白草莓、白蒲草來源薔薇科白藨Fragaria nilgeerensis Schlecht.,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續(xù)筋接骨。治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口腔潰瘍,血尿,泌尿系感染:......
  • 別名口蘑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實體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產(chǎn)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內(nèi)蒙古。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宣腸益氣,散血熱,......